清晨七点,骨科病房的走廊开始忙碌起来。护士在病房里轻声穿梭,最终停在了32床前。患者张阿姨当天要进行膝关节置换手术,眼神中藏着些许不安。护士熟练地测量完生命体征,从治疗车上取出一张卡片夹在床尾,卡片上写着——“手术顺利,等您平安归来!”张阿姨与护士相视一笑,原本紧绷的嘴角终于上扬。
这张小小的“手术加油卡”,如今已是八医骨科病房的一项温暖传统。它起源于一次偶然,高春霞护士长在一次查房中,发现一位年轻患者正偷偷抹泪,经沟通得知,患者因骨折疼痛和对手术的恐惧引发了强烈焦虑。为了鼓励他,护士长特意制作了一张加油卡放在床头。第二天手术成功后,患者特别感谢道:“看到卡片就像握住您的手,突然就不怕了。”
这个无意间的举动,自此在病区生根发芽。一张加油卡,就像一剂“心理镇痛药”,让患者感受到被真诚关心着,而这份关怀,并不止于情感鼓励。
在脊柱外科术后康复中,一副合适的胸腰椎支具,是保护手术成果、支撑患者稳步康复的“钢铁护甲”。但如何正确佩戴,却成为许多患者术后的首道实操难题。
以往,护士们采用“明白纸+口头讲解”的方式,不仅占用大量工作时间,患者也常因记不住、看不懂而操作不当,既造成宣教效果大打折扣,也存在康复隐患。为彻底解决这一难题,脊柱外科秉承“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积极探索护理宣教创新,成功推出了“胸腰椎支具规范化穿戴”智能宣教系统。将传统模式升级为“人工智能机器人 +高清示范视频”的智慧组合,带来全新体验。
“您好,我是您的康复助手‘小豹’,现在为您播放支具佩戴的教学视频,请注意观看哦!”一经播放,患者和家属的注意力立刻被吸引。
脊柱病房里的“明星员工”——“小豹机器人”,正自如穿梭于病房间。它搭载的高清显示屏配合清晰语音,主动与患者互动。视频中,专科护士逐步演示:卧位佩戴的正确姿势、束带松紧的调节顺序、何谓“一指安全空间”,以及佩戴后如何安全下床。所有关键细节均通过特写镜头和字幕强化,直观易懂、印象深刻。
高清视频确保每位患者接收到的是最全面、准确、规范的操作指南,避免因宣教人员不同而导致的信息差异,夯实了康复基础。患者和家属还能根据掌握情况随时回看、暂停,直至完全学会。这种沉浸式视觉学习,远比文字和口语讲解更易理解记忆,大幅提升学习效率。
“小豹机器人”带来的科技感与新奇感,还有效缓解了患者术后的紧张焦虑,化“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显著增强宣教吸引力和患者依从性。同时,它将护士从重复性讲解中解放出来,使其能投入更多时间于个性化护理、病情观察和情感支持中,实现人力资源优化配置,提升整体护理品质。
这是脊柱外科的一次成功实践。我们不仅治愈疾病,更致力于以创新提升每一位患者的就医体验和康复质量。未来,八医将继续探索更多智能化、人性化的服务举措,用心用情,守护好每一位患者的“顶梁柱”!让技术更有温度,让关怀更具精准,持续提升群众就医满意度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