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频道 > 健康新闻 > 正文

痛痛痛!疼痛科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

2025-10-11 17:04 来源:青岛市中医医院(青岛市海慈医院)
分享到:

10月11日是世界镇痛日。疼痛,作为人类最原始、最普遍的主观感受,被现代医学列为继呼吸、脉搏、血压、体温之后的“第五大生命体征”。

在青岛市海慈中医医疗集团,有这样一个团队,他们日复一日地坚守在对抗疼痛的第一线,用精湛的医术和温暖的仁心,为被各种急慢性疼痛困扰的患者点亮希望的灯塔。他们,就是疼痛科的医生们——一群名副其实的“生命镇痛师”。

根据最新《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诊疗指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是带状疱疹最常见的并发症,大约9%到34%的带状疱疹患者会发生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PHN是指带状疱疹皮疹愈合后持续一个月及以上的疼痛。发病率和患病率随着年龄增加而逐渐升高,60岁及以上的带状疱疹患者约65%会发生PHN,70岁及以上者中则可达75%。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持续超过3个月的发病率在60到65岁的人群中大约是20%,而在8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这个比例可以达到30%。这说明年龄是影响发病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缠腰龙”背后的疼痛玄机:带状疱疹与神经的“战争”

很多人对带状疱疹的印象停留在“腰上长水疱”,却很少知道它最凶险的“后遗症”——带状疱疹神经痛。这种疼痛被称为“不死癌症”,每年困扰着全球数百万中老年人。

带状疱疹的元凶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儿童时期感染水痘后,病毒不会彻底消失,而是潜伏在脊髓背根神经节或脑神经节里,像休眠的火山。当免疫力下降(如衰老、压力、疾病)时,病毒会“苏醒”,沿神经纤维侵袭皮肤,形成单侧带状分布的红斑、水疱,这就是带状疱疹。但比皮疹更可怕的是病毒对神经的破坏。它会啃噬神经髓鞘,导致神经信号传导紊乱,如同“短路的电线”持续放电。约10%-15%的带状疱疹患者会发展为带状疱疹神经痛,即皮疹消退后,疼痛仍持续1个月以上,甚至数年、数十年。

二、带状疱疹神经痛的痛感:从“火烧针扎”到“灵魂拷问”

带状疱疹神经痛的疼痛类型五花八门,却有一个共同点——“顽固性”。常见表现包括:

灼烧感/电击感:像皮肤下有火柴持续燃烧,或突然被电流击中;

刀割/针刺样痛:痛点可能游走,轻触衣物、吹风都可能诱发剧烈疼痛;

麻木与异常敏感并存:疼痛区域可能既麻木又对刺激极度敏感,连被子的重量都无法忍受;

伴随症状:失眠、焦虑、抑郁,甚至因长期疼痛引发自杀倾向。

高危人群需警惕:

年龄>50岁(60岁以上带状疱疹神经痛发生率超50%);

皮疹严重(水疱密集、出血或坏死);

疼痛出现早、程度重(急性期疼痛越剧烈,越易发展为带状疱疹神经痛);

免疫力低下(糖尿病、HIV、肿瘤患者等)。

三、科学对抗带状疱疹神经痛:从“被动止痛”到“主动防御”

1.急性期:抢在神经“坏死”前阻断病毒

带状疱疹发病72小时内是治疗黄金期!此时使用抗病毒药物可缩短病程,降低带状疱疹神经痛风险。同时配合止痛药、营养神经药物,缓解急性期症状。

2.慢性期:多手段“修复神经+控制疼痛”

药物治疗:抑制神经异常放电,抑制病毒合成,减轻症状;

介入治疗:对药物效果不佳者,可通过神经阻滞、射频消融等技术阻断疼痛信号传导。

物理与心理干预:红光照射、针灸可辅助缓解疼痛;心理咨询则帮助患者对抗焦虑抑郁。

疼痛科开展的针刀疗法,像一把“微型手术刀”,精准松解神经周围的粘连组织,解除压迫,恢复神经功能,快速缓解疼痛。小针刀疗法的优点是治疗过程操作简单,不受任何环境和条件的限制。治疗时切口小,不用缝合,对人体组织的损伤也小,且不易引起感染,无不良反应,病人也无明显痛苦和恐惧感,术后无需休息,治疗时间短,疗程短,患者易于接受。

射频治疗则利用高频电流,选择性地调节神经功能,通过精准温控阻断疼痛信号传导,从根源上减轻痛感。

阻滞镇痛治疗,将药物直接注射到神经周围,像给神经敷上“止痛冰膜”,迅速消炎镇痛,效果立竿见影。

后三种治疗不开刀、创伤小、恢复快,在清晰影像引导下操作,安全性高。如果你正饱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困扰,别再硬扛,这些技术或许能帮你重获轻松!

3.误区提醒:别让“忍忍就好”毁了生活

误区1:“皮疹好了就没事”——皮疹消退≠神经修复,疼痛可能滞后出现;

误区2:“止痛药伤身体,能不用就不用”——长期剧痛对身体的损害远超药物副作用,需在医生指导下规范用药;

误区3:“年轻人不会得带状疱疹神经痛”——曾有20岁患者因熬夜免疫力下降,最终发展为顽固性带状疱疹神经痛。

四、预防大于治疗:疫苗+免疫力,给神经上“双保险”

1.带状疱疹疫苗:中老年人的“疼痛防火墙”

重组带状疱疹疫苗(Shingrix)保护率达90%以上,适用于50岁及以上人群(无论是否患过带状疱疹)。建议尽早接种,越年轻接种效果越持久。

2.提升免疫力:从生活细节“筑牢防线”

规律作息,避免长期熬夜(睡眠不足会使VZV复发风险增加30%);

均衡饮食,补充维生素B族(糙米、瘦肉、坚果)

管理基础病,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降低神经损伤风险;

减压放松,长期压力会抑制免疫系统,可通过冥想、运动调节。

五、疼痛不是“衰老的正常现象”,及时求助是关键

当身体出现单侧“火烧样”疼痛,随后出现簇集水疱,务必第一时间就医,早期干预可使带状疱疹神经痛发生率降低50%以上。若皮疹消退后疼痛持续超过1个月,需尽快到医院就诊,避免错过最佳治疗期。

带状疱疹神经痛并非“无解之痛”,从了解到行动,科学防治能让更多人远离这种“身心双重折磨”。记住:保护神经,就是保护生活的质量。

如果您也有上述病痛折磨,可以来我院疼痛科就诊,疼痛科深耕疼痛诊疗。擅长针刀技术精准松解肌骨,借助肌骨超声可视化操作,运用射频阻滞镇痛阻断疼痛。专注解决颈肩腰腿痛、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等问题,以专业驱散疼痛,做您身边的“疼痛管理专家”。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相关新闻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