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急诊,相信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是急救措施,如心肺复苏、海姆立克急救法等。然而,在急诊发热患者治疗中,中医适时介入至关重要却常被误解,“中医救缓不救急”是一种常见的误解。事实上,急诊工作经验显示,一些中医急救方法往往能发挥重要作用,希望通过典型案例解析,可以为病友及家属提供清晰全面的认知,同时也让“中医急救”更高效、更精准。
典型案例:中医治疗发热急症
吴先生(化名),42岁,因入秋后受凉,突发高热,体温高达39.8℃,伴有头痛、全身肌肉酸痛、咽喉肿痛,时有寒战,来西院区急诊科就诊,经急诊内科医生四诊合参,考虑为风寒袭表,风寒之邪闭阻腠理,阻滞经络,开具中医外治技术治疗,为其疏风散寒,解表发汗,清热解毒,通络止痛。
急诊科护士遵医嘱为患者实施"刮痧-走罐--留罐-放血"联合疗法,以缓解高热病人不适症状。治疗结束后,患者体温降至37.8℃,头痛、咽痛明显减轻,全身肌肉酸痛症状缓解。离院前体温恢复正常。吴先生对于治疗效果十分惊奇,对中医外治法赞不绝口。
中医外治法解析
什么是中医外治法呢?是通过什么原理达到治疗发热急症目的呢?
中医外治法是指通过药物、手法或器械施于表面皮肤(粘膜)或从体外进行治疗的方法,疏通经络以调整人体脏腑气血功能,从而扶正祛邪、调整阴阳、治愈疾病。
外感发热在中医学中被归类为“温病”或“热病”,典型症状包括发热、头痛、咳嗽、咽痛等。这种发热通常由外邪入侵引起,内外邪气交织而成。现代医学主要以口服退热药物、抗病毒药物或抗生素治疗为主。而中医外治退热方法包括:刮痧、拔火罐、走罐、穴位放血、穴位贴敷等,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不经胃肠道吸收,无显著毒副作用、简便易行、可操作性强等优势。
中医急救有一套“组合拳”,关键时刻能有效解除高热、咽痛、肢体酸痛等病症,迅速有效疏散表邪、清除热邪、通调气血。
刮痧:大椎穴区域重刮,开通腠理,祛除表层寒湿,改善微循环促使邪气外透。
走罐:以火罐沿膀胱经或督脉快速移动,开门驱邪,迅速疏散体表寒邪。
留罐:大椎穴、肺俞等穴位留罐巩固,调节脏腑功能,防止复感。
放血疗法:点刺大椎穴,泄热解毒,快速化解高热;耳尖放血凉血泻火、清脑明目,尤其适用于对外感引起头痛、咽痛。
急救无谓传统与现代,唯有患者生命至上。西院区急诊科今后将加大普及中医急救知识与技能,让更多人了解、接受、掌握,可操作的中医急救技能,在突发状况来临时,既能保护自己,也能为他人争取宝贵的救治时间,为提升全民急救能力贡献中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