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到来,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也逐年上升,由于骨量低,骨质疏松性骨折极为常见,大约每年有150万人患有脆性骨折,其中有接近五分之二发生在脊柱部位。年龄超过50岁以上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
骨伤诊疗中心脊柱外科杨希重主任团队手术
海慈医疗集团骨伤诊疗中心脊柱外科杨希重主任介绍,骨质疏松症是指以骨量丢失、骨组织显微结构破坏或骨强度下降所致的骨脆性增加和易于骨折为特征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骨质疏松症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多见于绝经后女性和老年男性。
老年人发生骨质疏松的主要原因?
1.体内性激素水平降低
雌激素对骨骼的影响更为明显,因而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症更明显。
2.钙的摄入量减少
老年人饮食结构和习惯的改变,胃肠道功能的下降等因素,造成体内钙的缺乏。
3.维生素D不足
老年人饮食的变化及室外活动的减少,使体内维生素D呈现相对或绝对不足,从而促使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4.身体运动量的减少
老年人的特点之一就是运动量明显减少,运动强度下降,从而使骨骼所承受的应力也减少,使骨骼出现废用性的疏松。
骨质疏松症有什么危害吗?
骨质疏松症的严重并发症是骨折。其中脊柱骨折可以呈多发性,比如某一次的跌伤,就可能导致多节段的椎体骨折;即使这一次骨折处理好了,患者不当的运动又会导致其他节段椎体再次骨折;脊柱骨折会合并脊柱畸形、甚至严重的神经损伤,出现截瘫等严重并发症。
目前,集团脊柱外科设有骨质疏松门诊,长期应用国际主流的算法“FRAX”法,将多因素纳入其中的评估体系,能够对患者的骨折风险进行评估,从而指导患者科学地防治骨质疏松症。同时,脊柱外科团队采用微创技术治疗骨质疏松导致的骨折,助力患者快速康复。
如何预防骨质疏松?
1.摄入足够营养。各个年龄段的人都需要注意每日摄入足量的蛋白质、钙和维生素D。推荐每日蛋白质摄入量为0.8~1.0克/公斤体重。牛奶、大豆、坚果、深色蔬菜等都富含钙,其中牛奶最为推荐。市面常见的纯牛奶中的钙含量约为100毫克/100毫升,因此每天坚持喝300毫升牛奶,再加上其他食物的补充,钙摄入达标还是很容易的。
2.多晒太阳。除了补充钙,还需要有充足的维生素D才能促进肠道的钙吸收,而多晒太阳可以促进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一般建议上午11时~下午3时,尽可能多地暴露皮肤于阳光下晒15~30分钟。当然,也要注意避开强光,以免皮肤被晒伤。
3.坚持科学运动。任何年龄段的人,预防骨质疏松都需要坚持科学运动。对于青少年、儿童,身体处于生长期,运动对骨量积累有很大帮助,尽量让“峰值骨量”最大化。跑跳运动(如打篮球、踢足球、打排球等)对骨量累积效果更佳。对于成年人来说,一周锻炼五次,每次锻炼30分钟~1小时,锻炼能增强肌力,提高神经、肌肉反应能力,降低跌倒风险。
4.戒烟,限酒,避免过度饮用咖啡和碳酸饮料。已有大量相关研究表明,这些不良生活习惯会导致骨密度下降并增加骨折风险。
5.尽量避免使用会增加骨丢失的药物,如糖皮质激素。使用低至2.5~7.5毫克/天的泼尼松或等效治疗时,即可导致骨折风险上升。
6.预防跌倒。中老年人应注意跌倒的预防,避免脆性骨折的发生。以下这些人群更易跌倒:年龄大于65岁者;曾经发生过跌倒者;肢体活动障碍、步态不稳者;听力、视力下降者;贫血者;体位性低血压患者;服用影响意识行为药物(如镇静安眠药)者;营养不良者;虚弱、头晕者;缺少照顾者;意识不清者;睡眠障碍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