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频道 > 健康新闻 > 正文

立秋 | 三伏撞立秋,需从四点入手调养

2021-08-07 06:30 来源:健康中国头条
分享到:

立秋的“立”是开始的意思,“秋”是指庄稼成熟的时期。立秋表示暑去凉来,秋天开始之意,是一个反映季节的节气。中国古人将立秋分为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

一、合理膳食,保护肠胃

立秋过后,气温由热转凉,人体消耗也逐渐减少,食欲开始增加,萌发出“贴秋膘”的想法,从中医养生角度来看,盲目“以肉贴膘”的方式并不可取。虽时至立秋,但全国大部分地区依旧处于最热的三伏,盛夏余热未消,秋阳似火,人体的胃肠功能仍然较弱,若此时进食太多肉类反而会增加胃肠负担,导致胃肠功能紊乱,结果适得其反。而且,对于心脑血管病患者或者老年人来说,盲目“贴膘”反而容易导致一些疾病发作或加重。

故此时饮食当坚持“少辛多酸”的原则,以清润、收敛为主,尽量少吃葱、姜、蒜、韭菜、辣椒等辛散之品,多吃一些甘味、酸味的滋阴润肺之品,如蜂蜜、银耳、雪梨、百合、荸荠、甘蔗、莲藕等,还可辅以沙参、麦冬、石斛、木耳、百合等养阴生津润肺的中药煮粥煲汤饮用。同时还应注意,秋季大量新鲜水果上市,瓜果虽好,但应谨记“秋瓜坏肚”,在享受美味的同时应有所选择和节制,以防损伤脾胃阳气。糖尿病患者更应少吃太甜的水果,尽量以西红柿、黄瓜、萝卜等蔬菜代替,以维持血糖稳定。

二、调节情绪,谨防忧郁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因此,在情志调摄上,要培养乐观情绪,保持内心平静、神志安宁,以避肃杀之气,收敛神气。

老年人应保持内心宁静、心情舒畅,切忌情绪大起大落,避免紧张、焦虑、恼怒等不良情绪的刺激。积极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社会活动,并培养一些兴趣爱好,或多参加体育锻炼,如散步、登山、旅游等,以消解忧郁、惆怅等不良情绪。如条件允许,可以外出旅游,怡情舒心,其中登山活动有益于人体的呼吸和血液循环,增强心脏收缩力和肺活量。

三、起居有常,抵御秋燥

经过夏季的持续高温炙烤,人一直处于亢奋状态,出现心烦、焦躁、易怒等“情绪中暑”状况,造成人体能量消耗透支。而立秋之后气温由热转凉,人的情绪容易因身体能量消耗过多而出现疲劳、困乏等症状,并对身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应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合理调整作息时间,中午适当小睡也有利于化解困顿情绪。另外在室内放些绿萝、吊兰、虎皮兰等绿色植物,增添活力,释放氧气,净化空气,对摆脱与人体缺氧有关的困乏状态有一定作用。

立秋过后,气温日趋下降,昼夜温差逐渐增大,寒露过后,北方冷空气会不断入侵,出现“一场秋雨一场寒”,此时应顺应“阴津内蓄,阳气内收”的需要,薄衣御寒,循序渐进地练习“秋冻”,以提高机体御寒能力,有利于预防呼吸道感染疾病的发生。但“秋冻”不宜冻脚,以免寒邪侵袭惹病上身,常言道“百病从寒起,寒从脚下生”。

四、适量运动,增强体质

秋季天高气爽,气温始凉未寒,正是户外活动的黄金季节,俗话说“动则不衰,乐则长寿”,故此时可以适当增加运动,锻炼心肺功能,增强机体耐受能力。但无论选择哪种运动方式,运动强度不宜过大、时间不宜过长,以防汗出太过,耗损阳气。锻炼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以免造成关节韧带拉伤、肌肉拉伤等。

虽然秋季气候宜人,但多晴少雨,气候较为干燥,运动前后要多喝些水,注意补充体内水分,以保持上呼吸道黏膜的正常分泌,提高口鼻黏膜的防御功能,促进周身血液循环,但切忌暴饮,应少量、多次、慢饮,逐渐补充水分。如果运动过程中流汗过多,还应该注意喝些淡盐水,以补充体内钠的流失。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相关新闻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