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海慈医疗集团骨伤诊疗中心脊柱外科主任杨希重带领团队成功救治了一名罕见颈椎感染合并脓肿的患者,经过系统周密的治疗和精准有效的手术,成功消除患者病痛,解除患者高位截瘫的风险。
三个月前,家住李沧区的张先生时不时出现全身发冷、发烧,脖子梗越来越疼,不敢转头,吞咽困难,服用消炎药、退烧药症状未缓解,到当地医院就诊,经CT和核磁共振检查,颈椎第4、5节骨质被侵蚀的所剩无几,病灶周围存在感染后的脓肿。通过抗感染治疗后,张先生的症状并未好转,全家人的心情也日渐沉重,如果颈椎骨质完全破坏,患者就会出现高位截瘫,甚至死亡。
就在全家束手无措之时,在朋友建议下,张先生慕名来到海慈医疗集团脊柱外科寻求救助。脊柱外科杨希重主任详细检查患者病情,改变治疗思路,通过对目标基因的多次扩增测序,最终确定了罪魁祸首——大肠杆菌。杨希重主任医师带领专家团队为患者制定了科学严谨的治疗方案:首先,需要对细菌充分杀灭或抑制,并根据细菌耐药性变异随时调整;然后在颈椎前路进行病灶及死骨的清除,缺损的部分取自体髂骨进行精细修剪打磨后置入,安装前路钢板维持稳定性;待前路感染灶进一步控制后,进行后路内固定以防止植骨块吸收后导致颈椎不稳;最终需在所有指标正常后,再进行一段时间的抗感染治疗,并严密观察MRI上的表现以便随时调整方案。
红色箭头处为被细菌侵蚀的所剩无几的骨质以及在颈椎病灶周围的脓肿
红色箭头处为椎旁脓肿
经历了严格而有效的抗感染治疗后,患者的感染指标开始明显下降,复查的MRI上可以看到脓肿的范围已固定,局部甚至略有吸收而缩小,患者也明显感觉颈肩疼痛减轻,双上肢麻木减轻。杨希重主任专家团队经过仔细研究后,认为初次手术时机已经成熟。术中当打开椎间筋膜层时,一股粘稠的脓液顺着创口流了出来,充分抽吸以便进行病原监测。刮除所有病灶及死骨后,杨希重主任选取同侧髋部,切取大小、形状合适的髂骨块,修剪后置入病灶间隙内,并用前路钢板牢固固定。术后当晚,张先生惊喜地发现,右手能拿稳勺子吃饭了,增强了他战胜病魔的信心和勇气。主管医师严格监测患者的化验,及时纠正低蛋白血症及电解质紊乱。护理团队协助家属制定了高蛋白高热量低脂肪的健康食谱,并帮助患者进行功能康复训练。初次手术后3周,复查MRI可见前路植骨块没有吸收及侵蚀,椎体前方的脓肿已基本吸收,椎体后方脓液也进一步减少,首战告捷。
二次手术采用颈椎后路病灶清除、颈椎侧块螺钉内固定术,由于患者颈椎仍不稳定,为防止搬动时及手术过程中植骨块松动移位,专家团队为患者个性化打造了一款头-面-颈-胸石膏支具。颈椎后路暴露完成后,手术团队发现,由于患者长期仰卧,部分颈椎前方的脓液沿周围组织间隙流入了颈椎后方,对软组织及骨质造成一定程度的侵蚀,在顺利完成内固定后,手术团队对后路组织进行了二次清创以防止脓液残留。术后,张先生明显感觉脖子“牢固”了,四肢的麻木和乏力也基本消失,能够佩戴颈托下地行走。张先生激动地逢人就说:“得了这个倒霉的病,把我变成了瓷娃娃,多亏了杨希重主任妙手回春,我又能昂起头来好好生活了。”
脊柱的非特异性骨感染常为血源性感染播散导致,其中腰椎较为多见,而颈椎较少见。本例患者为大肠杆菌感染。一般情况下大肠杆菌是作为定植菌生活在人类的肠道内,而当人体抵抗力低下,部分大肠杆菌脱离了原有部位,可能造成泌尿系甚至呼吸道感染,如果感染控制不力,造成血源性播散,就有可能导致颈、胸、腰椎的骨感染,形成脓肿。当出现颈腰椎进行性疼痛、吞咽困难、肢体麻木乏力并伴有发热等症状时,应及时到专业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