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频道 > 健康新闻 > 正文

注意!这种小东西又到活跃期!青岛3岁娃五一假期被咬伤…

2021-05-03 14:00 来源:青岛新闻网
分享到:

最近,#多地进入蜱虫活跃期#冲上微博热搜!

假期踏青出游,好心情没想到撞上了这些意外的危险小虫!青岛一3岁男孩被咬伤⬇️⬇️⬇️

5月1日下午,正值五一小长假第一天,一对来自胶州的年轻夫妇面带焦虑的带着3岁的儿子帅帅,来到青大附院儿科就诊就诊。

当日值班的小儿外科副主任医师张桓瑜接诊后,首先详细了解询问病情,原来帅帅前一天在公园草地玩耍后,回到家后就觉得后脑勺头皮阵阵疼痛,5月1日一早家长发现疼痛部位有一个小虫子,于是赶紧带着孩子来到胶州中心医院皮肤科就诊。当地医院建议转至青大附院就诊取出虫子。

“大夫,这是什么虫子?孩子总觉得疼。”帅帅的家长来到青大附院后紧张的问道。张桓瑜仔细观察后发现宝宝后脑勺处的小虫子,正是现在在青岛地区较少见的蜱虫,建议家属带宝宝去皮肤科取出。

“蜱虫咬人病例其实在青岛非常少见,印象中前几年偶有散发,之前曾接触过一个类似病例,但很快在皮肤科顺利取出了。”张桓瑜告诉记者,但这次帅帅身上的蜱虫,经过本院皮肤科大夫试图取出,并未成功。由于担心蜱虫口器残留患儿体内,建议小儿外科医师手术取出。“我们立刻将宝宝急症收入院急诊,行手术取出蜱虫。”张桓瑜说道。

1日下午6时左右,经过15分钟的“取虫手术”,让帅帅性命攸关的小蜱虫被顺利取出。目前帅帅还需在医院观察两天,以防发烧、皮疹等“蜱虫病”问题。“观察两天后,帅帅如果没有异常现象,就可以出院回家了。”张桓瑜告诉记者。

小小的虫子竟然可以致命?

患者都觉得不可思议“一个虫子,直接取出来就完了,怎么说的性命攸关了呢?”

张桓瑜解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在我们青岛地区蜱虫越来越少见,大部分年轻的爸爸妈妈们对蜱虫的危害并不了解。

提醒:

1、蜱虫是什么?

蜱虫(俗称草鳖子)体内有一种可怕的病毒,叫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也称新型布尼亚病毒),这种病毒可以通过蜱虫叮咬而传播给人,引起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2、蜱的危害:蜱叮人后可引起过敏、溃疡或发炎等症状,更为严重的是蜱可传播多种疾病。蜱在宿主的寄生部位一般在皮肤较薄,不易被骚动的部位。此例患者发生部位在外耳道,因为外耳道比较隐秘、不易骚动。

3、蜱的好发时间:蜱虫一般在4月到10月活跃,好发于丘陵地带,多生活在森林、灌木丛、开阔的牧场、草原、山地的泥土中等。

4、传播途径是什么?主要通过蜱虫叮咬传播。蜱虫叮咬携带病原体的宿主动物后,再叮咬人时,病原体可随之进入人体引起发病,传染途径疑为血液和呼吸道分泌物。

5、临床表现有哪些?轻者表现为炎症的特征,可在叮咬部位出现原发病灶,局部淋巴结肿胀,患者出现水肿性红斑、瘙痒、疼痛等症状,继而形成溃疡,流黄色液体,不久自愈。严重者在蜱吸血后数日出现发热、畏寒、头痛、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甚至引起急性上行性的肌萎缩性麻痹,可导致呼吸衰竭而死亡,称蜱瘫痪。本例患者蜱叮咬后出现耳部瘙痒、剧痛,叮咬部位出现水肿性红斑。

6、发现蜱虫咬伤怎么办?

发现蜱时,无论是在人体或动物体表,还是游离在墙面、地面,都不要用手直接接触,甚至挤破,一旦找到了它,一定要即刻将它从皮肤上清除,这很重要,如果放任不管它,它会越钻越深。此时切忌不能立刻打死虫子,也千万不可用手强行拔除。因为蜱虫的头部和两只"脚"上有倒钩,它会深深埋入皮肤里,你强行拔除时只会越拉越紧,这样即使你把虫子拔掉了,但有可能它的头还留在皮肤里继续感染。

正确的方法是赶紧来医院,交给医生来处理。如不慎皮肤接触蜱,尤其是蜱挤破后的流出物,也要进行消毒。对于取出蜱虫处的皮肤,局部我们也用酒精给予彻底消毒,同时再次确认是否有残留的蜱虫肢体。

青岛疾控提醒:

5月是蜱虫活动高峰期!市民在郊游爬山等户外活动时要做好个人防护,预防蜱虫叮咬!

注意:蜱是一种媒介生物,叮咬人后可引起过敏、溃疡或发炎等症状,一般均较轻微,同时蜱还可通过叮咬吸血传播病原体(病毒、细菌、寄生虫)使人患病,大家不可轻视。

1.进入林区或野外,应穿浅色长袖衣服;扎紧裤腿或把裤腿塞进袜子或鞋子里;不要穿凉鞋。

2.尽量避免在蜱类主要栖息地如草地等环境中长时间坐卧。

3.裸露的皮肤涂抹驱避剂,如含有避蚊胺的市售驱避剂或花露水,可以持续保护几个小时;活动结束后,要仔细检查身体和衣物。

4.如果发现被蜱虫叮咬,千万不可生拉硬拽、强行拔除,也不能用手指将其捏碎,否则,可能会将蜱虫的头部留在皮肤里,造成更大的伤害。建议及时前往医院处理。

假期出行大家注意安全!遇到这类虫子,记得及时就医。

内容来源:观海新闻客户端、青岛早报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相关新闻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