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的假期终于来了!你是自驾上路,还是全家出游?担心晕车?晕船?晕机?不怕不怕,收好这份锦囊包你尽情享受美妙旅程。
五一小长假开启,很多人都在享受美好的假期之旅。遗憾的是,生活中恰恰有这样一些人,他们经常饱受晕车、晕船、晕机之苦,轻者眩晕、恶心,重者五脏六腑翻江倒海,甚至虚脱、休克。这就是常见的晕动病,也叫运动病。
如此糟糕最好从未体验
早在2000多年前,希波克拉底就曾写道:“在海上航行证明运动会扰乱身体。”而且,“恶心”一词就是源于希腊语词根“nautical”,直译正是“船”的意思。
晕动病的临床表现是恶心和呕吐。约有1/3的人因晕动病而严重影响其出行。据统计,有多达2/3的旅行者在汽车里至少遭遇过1次晕车症状,坐在后排座位上的人尤为严重,特别是当急刹车、急转弯或突然起步频繁时。
国外资料显示,6岁~12岁的儿童,晕车很常见。年轻人也比老年人更容易晕。而在性别差异上,女性患有晕动病的几率往往会更高,这与其激素分泌周期有一定关系,并在月经前后达到顶峰。
其实除了常见的晕车、晕船,晕动病还会在乘坐飞机、乘电梯时出现,甚至是玩游戏时。根据运动环境的不同,晕动病可被分为晕机病、晕车病、晕船病、宇宙运动病及虚拟现实模拟器病等。
其中,虚拟现实模拟器是借助前庭电刺激技术,将电极放在耳朵相应位置上,让用户完全沉浸在当前的环境中,得以“真实”感觉自己驾驶宇宙飞船正在俯冲或转弯。游戏结束后,很多人会出现恶心呕吐、站立不稳。
为什么晕的总是我
晕动病的群体相当广泛,但也有一些人从未“晕”过。
即便是同样患有晕动病,也有轻重之分。轻者仅有咽部不适、唾液增多、疲乏、嗜睡。中度患者表现为恶心、呕吐、头晕、头痛、面色苍白、出冷汗。重度患者除了上述表现,还可能出现呕吐不止、心慌、胸闷、四肢冰凉、表情淡漠、唇干舌燥、精神抑郁,甚至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等。
至于为什么会“晕”,学术界对此存在不同解释。其中更多的学者认为,晕动病的形成是因感觉系统的冲突和不匹配造成的。例如,人们观看3D电影时,前庭与动觉输入系统感知的是相对静止,而视觉感受却是相对真实的动感,这就造成了视觉与前庭之间的“冲突”,进而导致了晕动感。
除了人体不同感觉之间的矛盾,晕动病的发生也与振荡频率有关。尤其是恶心程度,会随着暴露时间和振荡强度的增加而加重,并在0.2赫兹左右的低频运动时,恶心程度达到顶峰。一般交通工具(如汽车、轮船、飞机等)的颠簸频率恰好在0.2赫兹左右。但骑马、步行、跑步和骑自行车时,震荡的频率都高于1赫兹,所以通常不会导致恶心。
此外,偏头痛患者更易受到晕动病的“纠缠”,尤其是在偏头痛发作时,晕动症状更严重。在偏头痛患者中,同时伴发晕动病的比例为40%~70%。有研究显示,偏头痛与晕动病、眩晕病可能具有某种相同的病因。
防“晕”小贴士请收好
目前,对晕动病的治疗主要采取以下原则:
一是口服防晕车、晕船的药物;
二是应用中医中药,如用生姜、陈皮煮水喝,针灸疗法,穴位按压等;
三是适应性训练,患者反复多次乘坐某种交通工具,可逐渐使机体适应和耐受。
如果出行在即,为了免除晕车、晕船、晕机的困扰,可以做以下尝试:
01出发前2小时,宜吃点易消化、少油腻的食物,不宜过饱。
02出行前半小时可预防性服用治疗晕车、晕船的药物。
03出发前饮1杯浓茶,或喝1小杯加醋的温开水,均有一定的防晕效果。
04生姜和维生素C止吐效果明显,可备一些在身边,也可以切一片鲜姜,出发前贴在肚脐处,用医用胶布固定好。
05为避免低频运动的干扰,尽量选择交通工具靠前的座位。
06在车船行进过程中,不要阅读、玩手机、看视频,尽量向前方看,注视地平线或遥远的地方,以减轻因视觉冲突而带来的晕眩感。
07避免焦虑,可闭目养神、欣赏音乐、聊天等。
08当车船晃动明显时,可采取脸朝后的坐姿,或是闭目仰卧。
09如果恶心加剧,可脱掉帽子,松开领口和裤带,调匀呼吸,尽量用腹式呼吸。
10轻度不适者可在前额、鼻唇间的人中处,涂少许清凉油或薄荷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