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频道 > 健康新闻 > 正文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平度院区重症医学科技术革新,为患者生命保驾护航

2025-01-03 11:10 来源: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平度院区
分享到:

在医学领域,技术的每一次革新都是对患者生命安全的有力保障。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平度病区在技术革新的道路上不断前行,近期,病区副主任刘冰医生的专项进修成果,为科室带来了新的技术突破。

【进修归来,技术提升】

2024年9月至11月,刘冰副主任赴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专项进修,专注于ECMO(体外膜肺氧合)技术的学习。12月份,刘冰副主任带着满满的收获返回科室,立即将所学新技术应用于临床实践。他运用超声引导下的腋静脉穿刺置管术,在短短一个月内完成了10余例操作,无一例出现并发症。

【技术创新,安全高效】

深静脉穿刺置管术是重症医学科的常规操作,常见的穿刺部位包括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和股静脉。根据最新指南推荐,首选锁骨下静脉穿刺,其次为颈内静脉,最后是股静脉。然而,锁骨下静脉穿刺由于靠近胸膜腔,存在引发气胸的风险,尤其是当进针过深时。目前,科内仅有少数医师掌握此锁骨下静脉穿刺,多数情况下选择颈内静脉穿刺。

与此相比,腋静脉穿刺则显示出其独特的优势。腋静脉位于锁骨外,是锁骨下静脉的延续,较粗大,且位于胸廓外,是穿刺的较佳选择。由于穿刺全程在胸壁外,不易伤及胸膜顶,因此气胸风险较低。在超声引导下,腋静脉穿刺能更清晰地显示静脉和动脉,减少误伤动脉的几率,且静脉随呼吸的变化程度小 于短轴平面,极大地提高了穿刺成功率。

【患者护理,满意度高】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对于气管切开的患者,颈部需要绑有气切寸带,这易对颈内静脉造成压迫,增加静脉导管打折、感染等风险。而腋静脉置管则完美地避开了这种情况,便于护理,极大地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和满意度。

【技术引进,科研产出】

在重症医学科平度病区主任于帮旭的带领下,科室不断引进先进技术。杨硕副主任的PICCO(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技术也取得了显著成功,并带来了丰富的科研产出。目前,科室已能够开展ECMO、DFPP(双重血浆置换)等多种先进技术,为平度及周边地区的患者提供了更加安全、高效的医疗服务。

【结语】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平度院区重症医学科的技术革新,不仅提升了医疗服务质量,更为患者的生命安全提供了坚实的保障。我们坚信,随着更多先进技术的引进和应用,科室将为更多患者带来健康和希望。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相关新闻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