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高血压的病因,人们往往想到的是不健康的饮食习惯,缺乏运动,抑或是抽烟喝酒等不良生活习惯。但你是否会想到,高血压可能会与肿瘤相关?事实上,在高血压患者中,一种相对不常见的肿瘤,也许是引发高血压或者说是血压异常等症状的罪魁祸首!
什么是嗜铬细胞瘤?
嗜铬细胞瘤(PCC)是起源于肾上腺髓质,副神经节瘤(PGL)是起源于肾上腺外的交感神经链并具有激素分泌功能的神经内分泌肿瘤。主要合成、分泌和释放大量儿茶酚胺,如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和多巴胺(DA),引起患者血压升高和代谢性改变等一系列临床症候群,并造成心、脑、肾、血管等严重并发症,甚至成为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PCC肿瘤位于肾上腺,PGL肿瘤位于胸、腹部和盆腔的脊椎旁交感神经链,二者合称为PPGL(嗜铬细胞瘤和副神经节瘤)。
嗜铬细胞瘤有哪些临床表现?
嗜铬细胞瘤可见于任何年龄,但以40-50岁之间好发,发病无明显性别差异。其临床表现主要因肿瘤不适当释放儿茶酚胺所致。儿茶酚胺包括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是维持人体生理功能的重要神经递质。但嗜铬细胞瘤持续或间断地释放过量的儿茶酚胺则可导致机体功能紊乱。
以往曾据其临床特征,简单地总结为“10%肿瘤”及“6H肿瘤”。
哪些人群需要进行嗜铬细胞瘤和副神经节瘤筛查?
01有PPGL症状和体征:有阵发性高血压发作、伴头痛、心悸、多汗三联征、体位性低血压的患者
02服用多巴胺受体拮抗剂、拟交感神经类、阿片类、去甲肾上腺素或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等药物诱发PPGL症状发作
03肾上腺意外瘤
04有PPGL或PPGL 相关遗传综合征家族史
05有PPGL 既往史
如何诊断嗜铬细胞瘤和副神经节瘤?
因大部分PPGL患者的表现较为“魔幻”且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一些常规的检查,如心电图、超声检查多无明显异常,甚至许多存在血压升高的患者仅作为高血压病而进行降压治疗,导致本病的误诊、漏诊较多。有研究显示,61%的PPGL患者以“肾上腺意外瘤”的方式被发现,即在体格检查或检查非肾上腺疾病时经由腹部影像检查,而意外发现其肾上腺肿瘤,并最终被证实为PPGL。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家族史等可为诊断PPGL提供线索,但须依据相关检查作出功能诊断、定位诊断及病因诊断。
什么是嗜铬细胞瘤和副神经节瘤功能诊断?
儿茶酚胺的代谢一般呈“持续性”,释放入血可为“阵发性”,PPGL肿瘤细胞内的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的中间代谢产物——甲氧基肾上腺素类物质(MNs),包括甲氧基去甲肾上腺素(NMN) 和甲氧基肾上腺素(MN)两种。MNs以“渗漏”方式持续释放入血,最终经肾脏由尿液排泄,或氧化为香草基杏仁酸(VMA)。
最直接的功能诊断为测定血、尿儿茶酚胺,但因儿茶酚胺释放可为“阵发性”,致检查的假阴性率较高。
血浆游离MNs或尿分馏MNs是诊断PPGL的最佳生化检测指标。
可供临床选用特异性较高的检测项目——测定24小时尿VMA含量。
须注意和尽量避免一些药物对检测结果可能会造成干扰,包括:对乙酰氨基酚、拉贝洛尔、索他洛尔、甲基多巴、三环抗抑郁药、柳氮磺吡啶和左旋多巴等。
什么是嗜铬细胞瘤和副神经节瘤定位诊断?
01B超检查在直径1cm以上的肾上腺肿瘤阳性率较高,因此对于肾上腺及部分肾上腺外肿瘤的定位具有一定的价值。
02CT扫描可发现直径1cm以下的肾上腺肿瘤。常规CT平扫无法判断肿瘤有无功能,增强CT检查有助于鉴别肿瘤的性质。
03MRI检查无放射性损伤,主要被推荐用于儿童、孕妇、头颈部副神经节瘤(HNPGLs)、CT造影剂过敏或存在转移病灶的患者。
但对肿瘤最大径超过5cm、肿瘤分泌去甲肾上腺素或NMN、肾上腺外肿瘤、伴有肿瘤遗传综合征、肿瘤转移风险高以及需功能影像确定病变范围等情况,除了常规的CT或MRI检查,应予功能影像检查。
嗜铬细胞瘤和副神经节瘤为什么要做基因检测?
PGLs可伴发遗传综合征。有研究发现11%-13%散发PCCs病例,其实存在着基因突变。因此,推荐所有PPGLs患者均应接受基因检测,检测的基因至少包括RET、SDHB、SDHD、VHL、NF1和FH基因。MEN1作为可考虑检测的项目。
嗜铬细胞瘤和副神经节瘤如何治疗?
目前PPGL唯一的根治方法仍然是手术治疗,腹腔镜肾上腺手术已被视为治疗肾上腺肿瘤的“金标准”。少数患者,如巨大肿瘤或SDHB突变相关的PCC者,采用开放式根治性切除术或许有更多获益。对不能根治性切除的局部肿瘤或远处转移瘤,如果可能应争取减瘤性(姑息性)切除。
为确定是否已完全摘除肿瘤,推荐术后2-6周查血或尿MNs。若上述生化指标持续异常,则应进一步行影像学检查。
基因分型可用于指导PPGL的治疗。美国已批准靶向治疗用于携带VHL、RET、BRAF、EPAS1和FGFR1的肿瘤患者,预示未来PPGL将走向基因诊断指导靶向治疗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