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可谓是严重威胁生命的“杀手”之一,该疾病发病急且来势凶猛,是导致中老年人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若是高龄老人遭遇心肌梗死,病情凶险程度更是不言而喻。近日,青岛市第三人民医院胸痛中心成功救治了一名94岁高龄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刷新了医院通过微创介入治疗救治心肌梗死的最高年龄记录。目前,老人各项生命指标稳定,恢复良好。
10月18日上午,94岁高龄的刘女士(化名)因剧烈胸痛被家人紧急送到了青岛市第三人民医院胸痛中心,胸痛中心经快速评估后诊断刘女士为急性心肌梗死。
“目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最有效的方法是尽快开通堵塞的血管,挽救濒临死亡的心肌,时间就是心肌,心肌就是生命,如果不尽快开通血管,患者随时都有死亡的风险。”市三医心内二科主任医师李晓介绍,当时患者紧急送到医院后,他们迅速与家属进行沟通,针对患者病情提出了治疗方案,并与家属达成一致。随后,胸痛中心立刻开启绿色通道,于11点30分一键启动导管室,11点46分将患者转入导管室,12点30分成功为患者置入心脏支架,开通了堵塞的心脏血管,将老人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整个救治过程在60分钟内顺利完成。
像刘女士这般患有多种基础性疾病的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因术后并发症发病率相对较高,进行微创介入手术有着极高的风险,对手术团队的危重症救治能力有着极大的挑战。此次成功救治,正是得益于医院胸痛中心团队的齐心协作和各个环节的无缝衔接,医护人员与“死神”抢时间、拼速度,最终成功挽救了患者的生命,这也又一次展现了市三医胸痛中心对于急危重症的综合救治能力。
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因冠状动脉出现急性阻塞,心肌因缺乏血液供应出现坏死,使得心脏功能受损的一种危及生命的急性病症。该病大多数为突然发作,患者会有持续性胸痛且伴有憋闷感,部分患者发病前数日可能会有乏力、胸部不适、心悸、气促等冠心病症状。
“近年来心肌梗死患者呈现逐渐年轻化趋势,四五十岁的发病患者也并不少见”,李晓主任强调,“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心血管疾病发病率越来越高,急性胸痛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已经成为我国心脏病死亡的主要原因,只有百分之二十左右的胸痛患者在胸痛发作后能得到有效救治的机会,很多胸痛患者不幸错失了宝贵的救治时间。而胸痛中心的建立就是为了减少这样的概率发生,旨在以人为本,以抢救病患为首要任务。”
目前,青岛第三人民医院胸痛中心成立了急性心肌梗死(AMI)救治团队,医院心血管介入医师24小时值班,导管室24小时随时待命,确保AMI绿色通道24小时畅通。也就是说,急诊只要接诊胸痛病人立即行心电图检查,一旦确诊,医护人员全程陪护血运重建治疗,保证患者安全、及时、顺利转运。
目前,该胸痛中心诊疗冠心病患者达上万例,完成冠心病介入诊疗手术5000余例。团队救治了诸多濒危患者的生命,为岛城急性胸痛患者的救治保驾护航。
青岛市第三人民医院胸痛中心专家提醒
有冠心病或有心梗高危因素(如有家族史,患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肥胖、吸烟、喝酒、过度劳累者)的市民,一旦出现胸痛等心梗症状应快速拨打急救电话。“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加速拯救,牢记两个“120”心梗时刻能救命。
马卫武 青岛市第三人民医院心内二科主任 主任医师 医学硕士
社团兼职:山东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基层学组副组长,山东省医师协会胸痛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省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省预防医学会心血管疾病防治委员会委员,山东省医学会介入心血管病青年委员,山东省研究型医院协会介入心血管病分会常委等。曾获市优秀中青年专家、市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获山东省介入心脏病学专业奖,主持省级科研项目1项,主持市级科研项目2项,获得市级科技进步奖3项。
专业特长:对冠心病、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高血压、心律失常、心肌病、心力衰竭、卵圆孔未闭、房间隔缺损的诊治工作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起搏器置入术、卵圆孔未闭介入封堵术等心血管介入技术。
出诊时间:每周二心内科门诊
李晓 青岛市第三人民医院心内二科副主任 主任医师
青岛市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分会委员,青岛市医学会心脏介入专科分会委员。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SCI文章2篇,以主编参与医学专著1部,获市级科技进步奖一项,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项。1996年在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心内科进修心脏介入,2006年在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参加经桡动脉入路冠心病介入培训班。2020年11月-2021年1月在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一院进修学习左心耳封堵术及先心病介入封堵术。
专业特长:擅长冠脉介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
姜玉瑞 青岛市第三人民医院心内二科副主任 副主任医师
青岛市医学会心血管病介入专业委员会委员、青岛市医学会急诊医学专科分会委员、青岛市医学会中西医结合学会急救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青岛市医学会科学普及专科分会委员。
擅长冠心病急诊及择期介入治疗,急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治、各类心律失常的诊治、急诊各类急危重症的救治,发表SCI文章2篇,著作四部,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2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