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是人的一种主观感受,当存在自身组织损伤或潜在组织损伤时就会引发这种不愉快的感觉和情感体验。痛觉是人类最原始、最普遍、最早体验到的主管感受。几乎所有人都曾感受过疼痛,疼痛也对人的生活造成影响,长期伴随的慢性疼痛更是严重降低人的生活质量。那么,面对疼痛,你是选择了坚强忍受,还是及时止痛呢?今天带大家详细了解疼痛知识,让大家认识疼痛,走出疼痛的误区。
被重视的疼痛
疼痛是一种与实际或潜在的组织损伤相关的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情感体验,或与此相似的经历。新的定义综合考虑到感觉、情感、认知和社会四个相关因素,人们通常诉说的疼痛或痛刺激,实际上是一种以疼痛而为主要成分的伤害性刺激或伤害性感受。
疼痛的程度--你有多痛?
1.轻度疼痛:有疼痛,但可忍受,生活正常,睡眠未受到干扰。
2.中度疼痛:疼痛明显,不能忍受,要求服用镇痛药物,睡眠受到干扰。
3.重度疼痛:疼痛剧烈,不能忍受,需用镇痛药物,睡眠受到严重干扰,可伴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或被动体位。
疼痛的四大误区
误区一、疼痛能忍则忍,无法忍受才治疗
急性疼痛是人体组织器官受损的主要信号,是一种保护性信号,提醒我们应引起关注。慢性疼痛是一种疾病,疼痛会影响患者的情绪和心理健康,导致睡眠紊乱、焦虑、烦躁,“小痛”拖成“大痛”,急性疼痛拖成慢性疼痛。
误区二、疼痛不是病,不用治
急性疼痛多是某些疾病的症状,而慢性疼痛大多数是一种疾病状态,慢性疼痛本身也是疾病,如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慢性腰背痛等。
误区三、镇痛药物会上瘾,尽量不用
常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塞来昔布
阿片类镇痛药:吗啡、杜冷丁
应用镇痛药物,无论是哪类止痛药,皆需在医生的指导下应用。
误区四、完全消除疼痛才算有效
急性疼痛在致病因素去除后,大多能完全缓解,但慢性疼痛由于病因复杂,需要长期治疗,慢性疼痛的治疗目的常常是对症治疗、缓解疼痛、改善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速收藏!疼痛科诊疗范围
1.头面部疼痛:如颈源性头痛、三叉神经痛、蝶腭神经痛等
2.颈、肩和上肢疼痛:如颈椎病、肩周炎、腱鞘炎等
3.胸背部疼痛:如肋软骨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等
4.腰、骶和下肢疼痛:如腰椎源性疼痛、肌筋膜炎、膝关节炎、足跟痛等
5.非痛性疾病:顽固性失眠、顽固性呃逆、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
6.癌痛:慢性癌痛、难治性癌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