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今天,很多人依旧会“谈癌色变”,一提到肿瘤就认为,生命可能走到了尽头,其实医学早已将恶性肿瘤定义为慢性疾病。早期的肿瘤通过早诊早治是可以治愈的,还有很多不适合手术的早期恶性肿瘤通过放疗也是可以治愈的,哪怕有一部分晚期的患者,通过放疗,也能让有生活质量的生命得到长期延续。本期专访走进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肿瘤放疗科专家肖文静——一个“年轻的老大夫”,听听她的故事。
坚定信念 从医之路虽艰难,但从未想过放弃
24小时待命,随传随到,节假日工作已是常态。身体上虽然辛苦,但其实更大的压力是来自于病人生命和健康的托付。肖文静表示,医生是一个性命相托的职业,并且从肿瘤放疗科这个专业上来讲,学科发展日新月异,新数据、新规范实时更新,要时时处处的跟国际国内的前沿动态保持一致,不断学习,锐意进取,这也要求科研和临床的两手抓,才能为患者进行更好的治疗。
偶尔被误解,偶尔被伤害,但从未想过放弃。医生这个职业其实不是总能得到充分的了解和肯定,但救死扶伤,悬壶济世所带来的成就感也是无法比拟的。从22年前迈入大学校门,开始宣誓的那一刻起,肖文静就恪守自己的誓言,守护大家的健康,争做一个好医生。她表示,人总是会慢慢不断成长,也会变得越来越强大,在专业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也不容许半途而废,做就要做好,做得更好,为更多的患者做好服务。
理想是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说到为什么选择医生这条路,肖文静表示从医的选择源于崇拜,从小对穿着白大褂,挂着听诊器的大夫们有一种自然而然的敬畏感,长大以后,对偶像剧里走起路来飒飒生风的医生们心生向往。但现实和理想之间还是有所差距的,从进入医学院开始,相较于其他一些学院来说,医学生的功课总是要更繁忙一些,后来还要陆续进入到临床实习,临床实践,经过多年的历练,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肖文静告诉记者,这个过程虽充满艰辛,但是一路走来,蓦然回首,会发现,所要的其实就在这里。
医本仁术 人文关怀让患者感受温度
肿瘤这个专业,跟其他的专业还是有所差别的。肿瘤专业的发展与人民群众的认识之间的存在脱节现象,很多人“谈癌色变”,总是觉得肿瘤就是不治之症,意味着生命走到了尽头。肖文静表示,其实医学上早已将这种恶性肿瘤定义为一个慢性疾病,早期的肿瘤通过早诊早治是可以治愈的,哪怕有一部分晚期的患者,通过规范有序的治疗,也可以使患者的生命得到一个长期延续。
努力摆脱大家心理上对肿瘤恐怖感。肖文静表示,目前新的医学诊疗模式是多学科协作的模式,高精尖放疗技术的发展,药物的更新迭代,使得放疗、化疗、靶向、免疫治疗可以科学、规范、有序的排列组合,实现更有效、更精准、更安全的治疗,很多恶性肿瘤可以通过以放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模式实现治愈或长期生存,我们要做的就是笃定信念,正确面对疾病、克服恐惧心理,与医生组成坚不可摧的统一战线,努力与疾病做斗争。
作为医生,医治的不仅仅是身体上的疾病和痛苦,在治疗过程中也应包含着对患者心灵的安抚和人文的关怀,特别是对肿瘤患者来说,给予他们积极的激励和鼓舞,要让他们感受到生活的温度,对生活依旧充满希望,这也是医生在治疗过程中的必修课。
上下求索 用创新之火,点燃希望之灯
医学需要探索,需要不断的创新。肖文静告诉记者医学的创新就是要不断提出新的问题,验证新的方法,然后再把它转化到临床应用当中来。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平度院区的成立把先进的肿瘤治疗理念和放疗技术带到了平度地区,包括肿瘤多学科诊疗模式以及容积调强放疗及图像引导放疗、立体定向放疗、4D-CT引导放疗等先进的放疗技术,给整个青岛北部医疗区的患者提供了更好的服务。
肖文静表示,医学是科学,但又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科学,还是经验学,除此外医学在临床治疗领域上,需要去遵守一定的规则和准则,多学科的合作,才能更好的促进医学更高层次的创新和发展。希望我们这一代医学人能不辜负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不断探索,不断创造,带给病人更好更规范的治疗,点燃患者心中的希望之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