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佳节,是阖家团圆的好日子,美食聚餐必不可少。孩子们也欢欣雀跃,一不留神就可能暴饮暴食,出现一些消化不良的症状,也就是中医所谓的“积滞”或“积食”,是以不思饮食、脘腹胀满、嗳气酸腐、大便溏薄或便秘酸臭为主要表现的一种胃肠病证,尤其以婴幼儿多见,现代医学常认定为功能性消化不良。如何判断家里的孩子是否真的存在“积食”?如有明显的症状,家长们可以通过哪些食疗和穴位按摩来应对?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传统疗法科主任刘媛媛和医生陈佳丽进行了解答。
小儿积食有何表现?
“食疗宜为先,未病先防为根本。”刘媛媛介绍道,小儿积食主要分为乳食內积、食积化热和脾虚夹积,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症状,来进行分类,并进行辨证食疗,食疗原则是消食化积、理气行滞为总则,虚实、寒热略不同。
乳食内积
多见婴幼儿,食欲较前明显减退,口气重,或呕吐食物奶片,肚子胀,大便酸臭,夜睡不安宁,烦躁夜哭,手脚心发热,舌苔厚腻,指纹紫滞。
这是因为乳食停滞、气机阻滞导致,应消乳化食、和中导滞。
推荐食疗方:
山楂粥
山楂10g先煎,去渣,再加水适量,煮大米50g成粥,温热食用每日1-2次。
萝卜汁
将白萝卜洗净后,捣碎,可用纱布过滤出萝卜汁,再加入少量热水、蜂蜜后饮用(萝卜汁一般适合1岁以上孩子)。
食积化热
表现为不思饮食,口干喜饮水,腹胀,手脚心热,心烦易怒,夜睡不安宁,小便黄,大便臭或便秘,舌质红,苔黄腻,指纹紫。如较长时间不改善,还可能诱发旧疾,如咳嗽哮喘等。
这是由于饮食不节,使得脾胃运化失常,乳食停滞,日久化热所致,宜清热导滞、消积和中。
推荐食疗方:
雪羹汤
海蜇50g、马蹄4枚、食盐适量。海蜇切丝、马蹄去皮切片,一起放入锅中,加入清水,大火烧开后改小火煮约10分钟,食盐调味即成,每日1次,7天1疗程。
玉蜀黍饭
玉米适量,煮熟,早晚温热服用。
脾虚夹积
常表现为面色萎黄少华,较瘦,精力不济,不思饮食,食则腹胀,大便稀溏酸腥臭,经常夹有不消化食物残渣,舌质淡,苔白腻,指纹淡滞。
这种情况多出现在素来脾虚的孩子身上,过年吃的食品种类太杂,饮食不规律,导致脾失健运,食积不化,宜健脾助运,消食化滞。
推荐食疗方:
小米淮山药粥
新鲜山药50g切片,与小米50g同煮,快熟时加入冰糖3g调匀,每日1-2次。
珠玉二宝粥
生山药60g生薏苡仁60g柿饼30g,先将薏苡仁煮烂,再加入山药、柿饼(均切成小块),同煮成糊状,日服2次(尤其适合平时有咳嗽哮喘的孩子)。
家中如何做推拿健脾导滞?
陈佳丽医生推荐几个小儿推拿的方法,感兴趣的宝爸宝妈可以自己在家里,帮小朋友进行推拿按摩。小儿推拿原则是消食化积、健脾助运为总则,辨证加减略不同。
一天一次,每次可以摩腹300次,顺运八卦200次,揉板门200次,推四横纹100次。
1、摩腹
位置:腹部。
操作:用手掌掌面于腹部做顺时针环形摩动300次。
2、顺运八卦
位置:以掌心为圆心,从圆心至中指根纹的三分之二处为半径的圈。
操作:用拇指顺时针运法200次。
3、揉板门
位置:手掌大鱼际部。
操作:用拇指端在大鱼际中点按揉200次。
4、推四横纹
位置:掌面,食、中、无名、小指的第一指间关节横纹处。
操作:用拇指指面横纹来回推100次。
此外,陈佳丽医生根据小儿积食的几种表现,推荐几个小儿推拿的针对性方法。宝爸宝妈也可以根据孩子的症状进行推拿。如果孩子的症状持续,并伴有发热、咳嗽等,仍需请专业医师进行诊疗,避免症状加重。
1、乳食内积
加清胃经300次、揉中脘300次
清胃经:
位置:手拇指侧外侧缘,腕横纹至拇指第二关节横纹。
操作:用拇指从指根向指尖方向推动300次
揉中脘:
位置:腹部,肚脐上四寸
操作:用指端按揉300次
2、食积化热
加清大肠300次,退六腑300次
清大肠:
位置:食指的桡侧缘,从虎口到指尖呈一直线
操作:从虎口像指尖方向直推300次
退六腑:
位置:前臂尺侧(小指侧)缘,由手肘到手腕呈一直线
操作:用食、中指指腹自肘部推向腕部300次
3、脾虚夹积
加揉足三里300次,捏脊10次
揉足三里:
位置:小腿外侧,外膝眼下3寸,胫骨旁开1寸
操作:用拇指指腹按揉300次
捏脊:
位置:后背正中自第一胸椎至尾椎端呈一直线
操作:以拇指与示指、中指两指对称着力,自下向上交替挤捏至第一胸椎处,反复1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