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当前孕产妇和儿童健康管理与医疗服务保障工作的通知》,提出各级医疗机构要保持孕产妇、儿童急诊急救绿色通道畅通,妥善处置、及时转运急危重症患者等相关要求。我市孕产妇危急重症救治网络已运行多年,为保障母婴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随着生育政策调整,合并基础疾病的高龄高危孕产妇增多,母婴安全隐患增加。在市卫健委妇幼处带领下,我市积极学习上海等先进城市管理经验,市、区两级共同努力,以落实母婴安全五项制度为抓手,进一步畅通危急重症孕产妇救治绿色通道,加强救治专业技术力量,危重症救治成功率不断提高,也为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母婴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畅通救治绿色通道机制
三级危重症救治网络
全市各级助产机构均设有产安办,遇危重孕产妇救治,第一时间启动院内急救网络及绿色通道,由产安办组织协调院内多学科专家团队参与救治,需要上级援助时启动区(市)级救治网络,必要时也可直接求助对口包片市级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
市级危重救治中心对口包片机制
各级助产机构遇危重孕产妇救治,已启动院级、区级救治网络的前提下,如需要市级援助,首先与对口包片市级救治中心联系,请求多学科专家会诊指导、现场救治及转诊等。
市级危重救治专家组值班制度
经多次调整充实市级危重孕产妇急救值班专家组,目前我市每月有2名产科专家(A、B角)及1名ICU专家联合值班,24小时接听全市孕产妇急救电话,根据病情进行电话指导或现场救治,利用多学科力量救治危重孕产妇。各级助产机构启动包片对口机制进行危重孕产妇救治时,如有必要可同时启动市级值班专家参与救治。
保障救治人员服务能力
近年来,市、区两级持续加强人员培训、督导检查等辖区管理工作,不断提升各级人员危重孕产妇救治能力。通过高危孕产妇管理周报告、危重孕产妇日报告、孕产妇危重症及死亡病例评审等,不断梳理完善危重孕产妇管理及救治流程。
通过危重孕产妇救治专项督导检查、救治中心包片对口培训指导、节假日飞行检查、危重孕产妇急救模拟演练等,提升各级人员危急重症应急处置及救治实战能力,对孕产妇危重症做到早期识别、及时干预及有效救治,为危重孕产妇救治提供人力服务保障。
下一步,市、区两级将继续完善机制流程,加强培训督导,强化救治中心对口包片业务指导作用,持续提升各级机构孕产妇危急重症救治水平,更好保障母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