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肿、脱皮、皴裂……这双手来自城阳区人民医院发热门诊重点人群门诊负责人王少青。每接触一名重点人群病患,王少青和同事们就需要更换一套防护服,需要手消十几遍。王少青还记得,最忙的时候,她曾一天接诊了十余个重点人群病患,仅手消这一环节,当天就做了100余遍。
全市共有43个发热门诊,几乎每个发热门诊都配有重点人群门诊,它们是疫情防控的前线哨点。在岛城,无数像王少青一样的“哨兵”坚守在“哨位”上,他们不仅要接诊具有呼吸道感染症状的人员,还要接诊隔离人员、密接、次密接以及来自封控区、管控区等有流行病学史的重点人群。面对重点人群中的急危重症患者,他们就是与病毒和疾病“双重战斗”的生命卫士。
核酸没出?先治疗!在这里,“生命通道”永远畅通
“马上要送来一名来自管控区的肺间质纤维化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请做好气管插管、呼吸机等准备。”接到120的电话后,王少青和同事们立刻行动起来,争分夺秒的救治工作已从这一刻开始。发热门诊隔离病房准备、检查病人体征、调整呼吸机参数、为病人上呼吸机……一系列紧张有序的抢救后,病人逐渐转危为安,此时的王少青终于松了一口气,她才意识到自己有些呼吸困难,原来不知何时,她的防护服和面罩里已满是汗水。
王少青
此次本土疫情发生后,发热门诊重点人群门诊接诊量骤增,类似的救治频繁上演。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在严格防控新冠疫情的同时,日常医疗绝不能按下“暂停键”。面对有流行病学史的病人,发热门诊的“生命通道”始终对他们畅通。
不久前,一名来自管控区的患者因肩关节脱臼到城阳人民医院就诊,“虽然她的核酸检测结果还没出来,但病情等不得,我们立刻协调骨科大夫穿上防护装备进入隔离病区对患者进行治疗,并同时安排患者做好防护后进行相关检查。”王少青回忆那一天的“战斗”,紧张而有序,患者走过的道路,护士也会紧跟其后消毒。
每天打出上百个电话,却唯独不会打给家里人
为了杜绝交叉感染,医护人员每直接接触一名重点人群病患,就需要更换一套防护服,脱防护服的过程中需要手消十几遍。有一天,王少青接诊了十多个重点人群病患,她的手也消毒了100多遍。由于长期接触消毒液,王少青原本光滑白皙的双手,早就“惨不忍睹”。
但也是这双皴裂的手,为患者带去了足够的抚慰和力量。不久前,发热门诊隔离病区接诊了一名来自管控区的胃癌晚期临终病人,他的家属陪同在侧,即彷徨无措又伤心焦虑。在患者生命最后的日子里,王少青和发热门诊护士长袁彩玲一直守在患者身边,不辞辛劳地为他吸痰、拍背……给予及时贴心的治疗,为患者减轻痛苦,也减轻了家属的孤独感和无助感。
王少青的家里人很少给她打电话,因为他们知道,她从来不会接。但她每天会打出上百个电话,对象有同事、有120、有街道工作人员,唯独没有家里人。重点人群的医疗是一项很“缠人”的工作,需要一直跟进,王少青需要为不同患者联系相关科室会诊,关注每一位患者的核酸结果,核酸结果出来后,还要为每位患者联系街道、联系120、联系隔离酒店等,确保每个患者离院后纳入社区管控形成闭环管理。而且,并非所有的重点人群都需要面诊,在这之前王少青和同事会先通过电话问诊,如果患者只是轻微发烧、嗓子疼等,又排除了新冠肺炎,他们就会直接给出治疗建议。王少青的那上百个电话,只有一个内容,就是“工作”。
一边打点滴一边工作,她却说:最辛苦的不是我
这就是发热门诊,一个空间不大却责任重大的地方。采访中,王少青平静地介绍着自己的工作和任务,却鲜少提及自己的辛苦。她的同事说,之前她得了肺炎,晚上11点多还在工作,左手打着点滴,右手打着电话,眼睛还盯着电脑屏幕,大家劝她休息一会儿,但她却说,还有患者等着呢。
发热门诊重点人群门诊医务人员消毒患者走过的路。
尽管每天累到脑袋沾枕头就睡,但王少青却说,和同事们相比,自己并不是最辛苦的。医生的战场在诊室,患者其他的需求都得靠护士来完成。需要核酸采样时,她们要冒着严寒在半露天的空间连续工作;有患者需要去做CT检查,她们要指导患者穿好防护,做完检查后再指导其脱下;进出每个隔离病房,要更换外层防护……预检分诊是她们、检查室是她们、打针送药是她们、病房陪护是她们,而且发热门诊的消杀工作都由她们负责,比如病人出院后,她们就需要对病房终末消杀3-4个小时。说起这些,王少青的眼里透着对同事们的心疼。
如此高强度的工作节奏,却没有人“掉队”,王少青一直被战友们感动着。今年2月底,袁彩玲患上了泌尿系统结石,当时她一直带病坚守岗位,直到受不了疼痛了才去泌尿外科就诊,打了一针杜冷丁后又马上回到了岗位。第二天手术当天,她依旧在群里安排当天的工作,术后第三天又出现在了发热门诊。还有许多同事提前把孩子交给老人,经常加班到半夜,甚至连续几天回不了家见不到家人。
今天,王少青终于迎来3月以来的第一个休息日。这三十天中,连续工作24小时甚至30余个小时已经成为常态,但她依然干劲十足,因为他们笃信,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守住医护人员的阵地,春天就在不远的地方。(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郭菁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