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份已经“出伏”,昼夜温差逐渐拉大,气温波动增大且频繁,也是学生开学季,外地学生集中返校,短时间内大量学生聚集,给疫情防控带来新的风险,同时也给肺结核、急性出血性眼结膜炎、流感等传染病的流行与传播创造有利条件。市疾控中心提醒老师和家长们要提高防病意识,教育孩子们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及时增减衣服。中秋佳节临近,市民在不忘疫情防控的同时要注意饮食卫生和健康起居,做好秋季养生保健。
一、共同努力防新冠
近期国内疫情形势向好,但仍有中风险地区,同时,境外疫情形势依然严峻,新学期开学,人员跨省、跨市流动造成的输入风险持续存在。防控工作时刻不能松懈,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需要每一个市民的积极参与。
1.坚持做好个人防护。要坚持做好勤洗手、戴口罩、注意咳嗽礼仪、少聚集、文明用餐、遵守“一米线”、常通风、清洁消毒等,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合理安排个人出行,尽量避免前往中高风险地区,积极配合亮码、测温、核酸检测等常态化防控措施。
2.尽快接种疫苗。接种疫苗能有效降低感染率及感染后的重症发生率和病死率,对老年人来说尤为重要,当前我市60岁以上老年人的接种率较低,存在免疫空白,建议符合条件的老年朋友积极行动起来,为构建群体免疫屏障贡献“一臂之力”。同时,我市流感疫苗陆续到货,接种流感等疫苗可避免秋冬季此类呼吸道传染病与新冠疫情重叠,建议市民及早接种。
3.做好健康监测。密切关注个人身体状况,如有发热、干咳、乏力、咽痛等不适症状立即前往定点发热门诊就诊,就诊时要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向接诊医生如实告知个人旅行史、活动史和接触史,及时开展新冠病毒核酸检测。
4.做好学校防疫。学校、师生、家长要严格遵照学校秋季学期疫情防控工作方案要求,持续做好疫情防控和个人防护。
二、开学拒绝传染病
(一)肺结核
肺结核易于在学校等聚集人群中流行传播,排菌者为其重要传染源。人体感染结核菌后不一定发病,当抵抗力降低时,有可能引起临床发病。请注意以下几点:
1.增强体质。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同学们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合理膳食,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抵御疾病的能力。
2.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随地吐痰,咳嗽、打喷嚏掩口鼻,经常开窗通风,曝晒被褥、衣物。
3.及早诊断。如咳嗽、咳痰2周以上,或痰中带血丝,应当怀疑得了结核病,可以到结核病定点医院接受检查和治疗。
4.规范治疗。出现肺结核可疑症状或被诊断为肺结核后,要主动向学校报告,不隐瞒病情、不带病上课。只要坚持正规治疗,绝大多数肺结核患者是可以治愈的。
(二)急性出血性眼结膜炎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传染性强,人群普遍易感,传播快,发病集中。尤其是新生开学和集中军训期间,易因居住拥挤、环境卫生差、个人卫生习惯不良而传播,日常生活密切接触及经水传播是本病主要传播方式,最常见的是通过眼分泌物污染的手,毛巾、面盆等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预防注意做到:
1.要注意手的卫生。要养成勤洗手、勤剪指甲的好习惯,不用脏手揉眼睛,不共用毛巾脸盆等。
2.隔离与治疗。患红眼病时最好自我隔离一周,除积极治疗外,个人物品应单独使用,所有用具毛巾、枕巾、被褥等经常换洗或消毒后再用。并少到公共场所活动。
三、远离病畜防炭疽
炭疽是由炭疽杆菌所致,一种人畜共患的急性传染病。人因接触病畜及其产品及食用病畜的肉类而发生感染。主要有皮肤炭疽、肺炭疽和肠炭疽,有时会引起炭疽败血症和脑膜炎。其中皮肤炭疽最为常见,典型症状为具有黑痂的浅溃疡,周边有小水疱,附近组织较为广泛的非凹陷性水肿。近期,我国多省份有炭疽疫情报告,提醒相关从业人员及市民注意预防。
1.职业人员做好防护:从事屠宰和皮毛加工等职业人员应重视职业防护,在操作时佩戴口罩、手套,避免可能的病原菌经皮肤或吸入引起感染。对于疑似炭疽的病死畜,及时报告农业部门不要私自宰杀、处理。
2.普通市民:正规渠道购买经过检疫的牛羊肉制品,烹饪时煮熟煮透。不要从街头小贩等非正规渠道购买、处理、食用来源不明的畜肉和下水,更不要去分食已知的病死畜肉。
3.外出旅行:外出旅游时尽量避免接触来源不明动物或者相关制品、特别是病、死动物或家畜;饮食选择正规场所,选择充分煮熟的食物,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4.要早诊早治:皮肤炭疽的治疗不难,除了使用抗生素外,只需要简单的创面处理措施。炭疽到了晚期,特别是出现全身出血症候的时候,很难救治。因此炭疽病人治疗的关键在于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任何延误都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四、饮食不忘安为先
9月气温略有下降,但仍有利于部分致病微生物繁殖,学生开学及中秋小长假期间聚餐增加,容易引起群体性感染性腹泻,预防肠道传染病,要牢记:“勤洗手,吃熟食,喝开水”。
1.勤洗手,尤其是饭前便后、加工制作食品前。
2.吃熟食,生熟食品要分开,食物要煮熟煮透再吃,尤其是海水产品,无牌餐饮不光顾,腐烂食品不要吃。
3.喝开水,生水未煮不要喝。
4.不吃过期隔夜食品。吃剩的食物要及时储存在冰箱内,且储存时间不宜过长,冰箱不是“保险箱”,置于冰箱内的食物仍有可能受到致病菌污染,食用前要热透。
5.及时就诊。若出现呕吐、腹泻、发烧等症状要及时去医院就诊。
五、秋季养生正当时
9月气候变凉转燥,温差加大,养生贵在养阴防燥,饮食有节,起居有常。
1.注意保暖。处暑后,早晚温差明显,身体的血管收缩和舒张变化较大,血压容易波动,也是高血压、冠心病、中风等疾病的高发期。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者一定要注意控制血压、血糖,不要让自己受到“冷刺激”,如不喝冷饮料,不用冷水洗澡、洗脚等。
2.胃肠保健。秋天气候转凉,人们的食欲旺盛,但过多进食会使胃肠道负担加重,容易导致胃病复发。胃病患者除了注意保暖之外,还应当进行适当体育锻炼,改善胃肠道的血液循环,减少发病机会;用餐时要少食多餐、定时定量、戒烟戒酒。
3.生活规律。在节日期间,应保持正常的作息规律,防止过劳和熬夜,坚持日常锻炼。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病人也要正常服药,防止病情加重。
4.适量运动。秋高气爽,适宜户外运动,登山是户外运动的不错选择,但对中老年人来说,运动量不宜过大,宜选择轻松平缓的项目。需要注意的是,登山等负重运动会对膝关节造成较大的负担。有骨关节炎的患者不适宜进行此项运动。对年老体弱者,高血压、冠心病等患者更要量力而行,以防产生不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