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频道 > 健康新闻 > 正文

学会喝水才养生

2021-08-19 06:40 来源:人卫健康
分享到:

水,是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水和食品、阳光一样,都是维持人体生命的必备条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饮食者,人之命脉也”“水去则营竭。”说明没有水人体就会阴血枯竭,生命也就不存在了。

人体内水的含量约占体重的2/3,机体内各组织的水分含量是不同的,血液中水的成分占91%~93%;肌肉中含水75%~80%;骨骼中含水最少,约占20%。

身体内的水对维持人体生命活动具有极重要的意义,人体内的血液、淋巴液、组织液等,昼夜不息地循环于全身各处,渗透于组织细胞之间,它们是体内一切水溶性物质的溶剂。无机盐可以在水中电离,形成一定的渗透压,维持正常的酸碱平衡以及细胞内外的交换,保证人体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

水在体内还起到调节体温的作用,我们的身体像一座燃烧着的火炉,每昼夜产生的热量能把20多千克冷水烧开,可是人们为什么不感到热呢?这主要是水的作用,水在体内循环着,把产生的热传递到体表,通过呼吸、出汗、排尿等蒸发方式,调节着体温,从而使体温保持在37℃左右。所以说,水是生命的摇篮,人离不开水。

喝水的时间和方法学问大

人尽管需要水,但如果喝水的时间、方法不对,喝的量不适宜,或水的质量不好,都会影响人体健康。

中医认为,如果超量地饮入较多的水液,超出了肺的肃降和宣发功能,就会造成水液的停聚,气机因此而升降失调,形成气机逆乱的病症。此所谓“因而大饮,则气逆”。

从五行的生克关系来讲,肺属金,肾属水,金能生水。大量水液进入人体后,就会助长体内的水气,形成肾水反凌肺金,可使肺的宣降功能受损。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如果过量饮水,会在短时间内冲淡血液,造成血液与身体细胞的氧气交换不能正常进行,从而影响到大脑的功能,使脑细胞的活动迟钝,人会产生倦怠、对外界事物反应缓慢、头部昏昏沉沉、没有食欲等异常表现。此外,如在身体缺乏盐分的情况下,一次喝水太多,因体液渗透压急剧下降,水便很快转移到脑组织,使脑细胞水肿,从而形成水中毒。轻者头晕、乏力,重者可见嗜睡、躁动、谵语、抽搐及昏迷,甚至危及生命。

所以,即使在非常口渴时,饮水也应注意适当,不要逞一时之快而痛饮。推而广之,凡是能摄入水的日常活动,无论饮水、喝茶还是喝汤,都一定要适量,更不要等渴极了才去饮水,否则易引起过饮。古代养生家早就提醒,应当“先饥而食,先渴而饮”。

此外,饭前、饭后半小时以内以及吃饭的同时都不宜喝太多水。如果在吃饭前、吃饭时或吃饭后喝茶饮水,势必冲淡和稀释唾液和胃液,从而使蛋白酶的活性减弱,影响胃肠对饮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久而久之会影响身体健康。如果在饭前口渴得厉害,可以少量喝点热水或热汤,休息片刻再吃饭,这样就不至于影响胃肠的消化功能了。

老年人因为消化液分泌减少,以致吃一些水分含量少的食物时难以下咽,此时可以少量地喝一些汤,以润滑食管,有利于食物通过。另外,老年人的食物应以水分含量相对较大、质地松软为宜。

另外,有些人用干馒头作主食时,常用水和咸菜一起吃;有些人吃高脂肪食物时,也爱喝点热茶,以消除油腻感;还有些人尤其是小孩吃饭时,总喜欢边吃饭、边喝水或饮料,其实这些做法都是不符合食忌观点的。因为人的口腔、胃肠等器官到吃饭时,会条件反射地分泌消化液。

在咀嚼、吞咽食物的过程中,口腔中分泌的唾液,以及胃分泌的含有胃酸、胃蛋白酶的消化液等,能与食物碎末充分地搅拌混合在一起,这样,食物中的大部分营养成分就被消化成容易被人体吸收的物质。如果吃饭时大量饮水,水进入胃中会冲淡消化液,从而影响了人体对食物的消化。

生活中还要注意,水在某些情况下,并不一定适合人饮用。一般来说,水烧开以后,再沸2~3分钟,就能使原来自来水中的有害物质降低到最低程度,水中的致病微生物及细菌也大部分被灭活,可以达到饮用水的卫生标准。但并不是水烧得时间越长越好。

下面几种情况的开水不宜饮用:

一是沸腾了很长时间的水不能饮用;

二是装在热水瓶里很长时间的水、暴露在自然空气中过久的不新鲜水、隔夜茶水或重新烧开的水均不宜饮用;

三是经过反复煮沸的残留水不能饮用;

四是蒸馒头、蒸米饭的“锅底水”“下脚水”不能饮用。

反复煮沸的开水中,所含的钙、镁等金属微量元素的成分会增加,长期饮用这种水,对人体健康不利,甚至可能会形成泌尿系统结石。

此外,也不提倡喝没有经处理过的生水,因生水中含有各种各样的细菌和对人体有害的微生物和矿物质,喝了会影响人体健康,使人生病。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相关新闻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