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频道 > 健康新闻 > 正文

平度首例!青大附院平度院区多学科协作,“脊髓磁共振水成像+靶向硬膜外血贴治疗技术”治疗女子“怪病”,“血补丁”精准堵漏痊愈!

2025-11-25 17:08 来源: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分享到:

近日,家住平度的许女士得了一种奇怪的头痛。前额痛感明显且剧烈,走路时必须弯腰低头,根本不敢下地活动,严重影响工作生活,病情加重时还会恶心呕吐。而这头痛最特别的地方在于——站起来就疼,躺下立马缓解。

许女士来到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平度院区就诊,神经内科平度病区主任滕继军团队接诊后,结合其“体位相关性头痛”的核心特征,迅速考虑诊断为低颅压综合征。“颅内压力偏低时,患者站立时头部位置升高,颅内压力会进一步降低;平卧时头部与身体持平,低颅压状态得以缓解,这就是体位相关头痛的关键原因。该病诊断不算复杂,但诊疗核心在于: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时,必须精准找到病因才能对因治疗。”滕继军主任分析道。

随后,滕继军主任医师团队联合放射科平度院区副主任段峰、任佳男和平度麻醉科副主任李晓征开展多学科会诊。诊疗的关键第一步,由放射科为许女士进行脊髓磁共振水成像检查——这项检查的核心价值的是精准定位,最终成功锁定患者胸椎段存在脑脊液漏点。原来,正是这个漏点导致颅内脑脊液持续渗漏,才引发了低颅压。

明确漏点后,麻醉科随即为许女士实施了精准治疗——靶向硬膜外血贴治疗(通俗称为“血补丁”)。经过充分术前准备,李晓征主任医师依据已明确的脑脊液漏点,术中精准操作,将患者自身静脉血注入胸椎漏点附近。经过24小时卧床休息,注入的血液凝固成形,成功封堵漏点,许女士站立时的头痛症状明显缓解,术后3天便顺利康复出院。此次治疗之所以能如此成功,核心就在于脊髓磁共振水成像检查提供的精准定位,使得麻醉科医生能够在术中精准地将血液注入漏点附近。这一精准治疗避免了传统治疗方式可能存在的盲目性,大大提高了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往对于低颅压综合征的治疗,由于难以准确找到漏点,常常采用较为宽泛的治疗手段,不仅效果不佳,还可能给患者带来更多的痛苦和风险。而这次通过先进的检查技术和多学科团队的紧密协作,实现了精准诊断和精准治疗。

低颅压综合征是一种少见病,发病率约为每年每10万人中5人发病。非医疗行业从业人员可能终生未曾听闻,但该病对患者生活影响极大,持续数周、数月甚至数年的头痛,以及疾病后期可能出现的帕金森样症状、痴呆等,会给患者及家庭带来沉重负担。

青大附院平度院区低颅压诊疗团队率先在平度地区开展“脊髓磁共振水成像技术精准定位+靶向硬膜外血贴治疗”的一体化诊疗模式,许女士是平度地区第一例通过该模式痊愈的低颅压综合征病例,该一体化诊疗模式填补了半岛地区低颅压精准诊疗的空白,让低颅压患者无需出省寻医,在平度、胶东半岛范围内就能获得高效治疗。

技术科普

磁共振脊髓水成像(MRM)

用于显示椎管内脑脊液形态、硬脊膜囊、脊髓等结构,能清晰显示椎管内细微结构,有助于发现早期病变或细微损伤,无创评估椎管梗阻、脊髓及神经根病变,可提供冠状面、矢状面等多角度图像,全面评估病变范围和程度,辅助手术定位。具有无创性、高分辨率、可重复性、多平面成像等优势。对于脑脊液漏可以定位漏口位置,为精准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相关新闻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