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需开腹,体表无痕!近日,康复大学青岛中心医院内镜中心贺延新主任团队勇闯内镜手术“禁区”,成功为一位78岁高龄老人,切除直径10厘米的盲肠巨大肿瘤,患者术后5天即康复出院,真正实现了“大病微治,不留痕迹”。
高龄+多种疾病缠身
传统手术让患者望而却步
患者林阿姨(化名)有结肠癌手术史,伴有高血压等多种基础病,身体条件较弱。近三个月来,她持续腹泻,每日多达十余次,尤其在进食水果后症状加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在家人陪同下,林阿姨来到康复大学青岛中心医院内镜中心行肠镜检查,检查发现,其盲升结肠处存在巨大侧向发育型肿瘤(LST-G-M),病理提示管状腺瘤伴低级别异型增生。
医生建议尽早切除盲肠肿瘤,若不及时干预,肿瘤1-2年内就可能发展为晚期肠癌,届时会出现腹痛、大便带血、消瘦、贫血等严重症状,甚至危及生命。林大姨明确表示“如果只能做开腹手术就不做了”——此前的结肠癌手术已让她对开腹治疗充满顾虑,她担心无法承受二次开腹的创伤与风险。看着老人被病痛折磨却不愿接受传统手术,家属心急如焚。
内镜团队挑战手术“禁区”
闯过“定时炸弹”与“肠道迷宫”双重难关
面对这一“棘手病例”,贺延新主任当即表示“我们必须为老人找到一个最优解决方案”。随后,他带领团队围绕林大姨的结肠癌手术史、高血压控制情况展开全面评估,最终决定突破内镜治疗局限,为其施行高难度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
术中,两大难关摆在贺延新主任面前:一是瘤体巨大,10×8厘米的巨瘤几乎堵死肠腔,内部血供网络丰富,剥离过程中稍不注意就可能引发大出血或肠穿孔,如同处理一颗“定时炸弹”;二是部位高危,病灶处于盲肠深处,紧贴要害,肠壁极薄、空间狭窄,操作如履薄冰,堪称在肠道迷宫中“拆弹”。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与顶尖的ESD操作实力,贺延新主任在术中精准操控内镜,避开血管密集区域与肠道薄弱点,最终将肿瘤完整且精准剥离,全程未出现大出血、穿孔等并发症,成功闯过内镜治疗“禁区”。

术后病理显示,肿瘤为无蒂锯齿状病变并绒毛管状腺瘤伴低级别异型增生,局灶区域呈高级别异型增生,万幸的是所有切缘均未见病变残留,实现了肿瘤根治性切除,家属心里的大石头终于落地。
高效康复
体表无痕,五天出院
• ✅术后3天即可进食流质食物,胃肠功能快速恢复
• ✅术后5天顺利康复出院,远超传统开腹手术的恢复周期
• ✅体表无任何创口,无需面对术后疤痕与开腹疼痛,最大程度降低了对老人身体的干扰,真正实现了“大病微治,不留痕迹”,完美契合了林大姨“拒绝开腹”的治疗诉求。
科普时间
什么是LST?
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aterally spreading tumor,LST),是指起源于大肠粘膜的一类平坦隆起型病变,其特点是侧向生长,而非深层垂直发展。若将肠道比作一条蜿蜒河道,那么LST就如同河床表面悄然蔓延的“苔原”——矮趴趴、范围广、早期症状隐匿,却存在较高的癌变风险。
为什么说盲肠LST更加危险?
盲肠处的LST更像是河道“急弯险滩”处的苔原,盲肠处解剖复杂,操作空间狭窄,肠壁薄如蝉翼,手术难度极高,稍有不慎极易穿孔。
康复大学青岛中心医院
已有研究证实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是处理LST安全有效的方式。ESD针对病灶精准打击,明确剥离,其具有体表无创、不改变消化道结构、恢复迅速、预后良好的优点。
ESD的适应症有哪些?
1.消化道巨大平坦息肉,如直径>2cm的胃肠道宽基息肉和无蒂息肉;
2.胃肠道早癌:绝对适应证包括直径>2cm的黏膜内癌(cT1a)(分化型癌,不伴溃疡);直径<3cm肉眼可见的黏膜内癌(cT1a)(分化型癌,伴溃疡);扩大适应证为直径<2cm肉眼可见的黏膜内癌(cT1a)(未分化型,不伴溃疡);
3.消化道黏膜下肿瘤,如平滑肌瘤、间质瘤、脂肪瘤、囊肿等。
康复大学青岛中心医院已建立覆盖筛查—精查—微创治疗—终身随访的消化道早癌诊疗体系,针对有肿瘤病史、基础病等复杂情况的患者,能制定个性化诊疗方案,致力于让更多患者在疾病早期获得治愈机会。
温馨提示
如果您或您的家人正值40岁以上,或有消化道不适、消化道肿瘤家族史,请不要再“等等看”——早期筛查是发现消化道病变的关键,及时干预能有效避免病情恶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