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是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今年的主题为“早防早治,守护认知”。旨在引导全社会共同参与,提高公众对阿尔茨海默病的科学认识,增强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的意识,营造关心关爱痴呆老年人的社会氛围。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隐匿起病,以认知功能进行性恶化为特征的神经变性疾病,是最常见的一种老年期痴呆类型,表现为记忆力减退、语言表达困难、判断力下降、情绪波动等症状,严重时会导致患者丧失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近年来,阿尔茨海默病发病率、患病率和死亡率均呈现上升趋势,对患者家庭、社会乃至整个医疗保健系统构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在轻度认知障碍阶段开展早期识别与干预是防治阿尔茨海默病的有效策略。在疾病进展至需要临床介入之前,社区可充分发挥其作用,通过简单认知筛查,实现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预防。普及可供老年人及其家庭自行筛查或由社区提供初步简单筛查方式,有助于提高阿尔茨海默病早期症状的发现率,更早地发现认知障碍症状。
阿尔茨海默病的表现有以下几点:
1.记忆力衰退:尤其是对近期事物的遗忘,是阿尔茨海默病早期最常见的症状;
2.熟练技能减退:在家中、工作场合或是休闲活动中,难以完成熟悉的工作,或以往擅长的技能;
3.语言沟通能力下降:词不达意,答非所问;
4.认知力下降:对时间、地点及人物的概念模糊,不认识亲近的人,不能找到回家的路;
5.判断力或做决定的能力减退:不知道事情的对错,不懂得怎么去判断;
6.抽象思维、逻辑推理、归纳困难:如把东西乱放在不寻常的地方,如将手表放到衣柜里,水果放在壁橱里;
7.情绪和个性有改变:如喜怒无常,变得易激惹,敏感多疑,以自我为中心,固执;
如果有以上征兆,怀疑得了阿尔茨海默病,需即刻行动,到正规医院的神经内科、老年科、记忆门诊或精神科进行规范诊治。相关科室的医生可能通过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MRI)等影像学检查方法观察大脑的形态学变化,通过神经心理测评认知评估以及非认知评估两方面,通过体液生物标志物检测对阿尔茨海默病早期进行诊断和疾病进展评估,对于有痴呆家族史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推荐行基因检测预测有害变异等,并依据病情给予合理的治疗方案。
日常生活中如何早期预防?
阿尔茨海默病起病隐匿、进展缓慢,早期预防是降低发病风险、守护认知功能的关键。通过在生活方式上做出科学调整,可有效为大脑健康“保驾护航”。
在早期预防方面,建议坚持终身学习与思维锻炼,不断学习新技能、参与认知游戏、增加阅读和写作等活动。饮食方面,推荐采用“地中海”饮食模式,多摄入绿叶蔬菜、浆果、鱼类、坚果、全谷物等食物,以橄榄油为主要烹饪用油,并限制红肉及加工肉类的摄入。可根据个人体质选择药膳,如:肾虚者可食用核桃粥,脾虚者可食用山药粥。
同时建立规律的睡眠习惯,确保睡眠质量和充足时长;保持规律运动,结合平衡与协调性训练,如太极拳、瑜伽等,有助于提升神经协调功能。
阿尔茨海默病多发生于65岁以上的老年人,少数患者在65岁前发病。建议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参与社区活动,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患者家庭而言,家人需多陪伴、沟通和理解,鼓励参与简单且具有成就感的活动;定期监测并控制血压、血糖和胆固醇水平,管理心血管风险,戒烟限酒,维持健康体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