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频道 > 健康新闻 > 正文

孕期、哺乳期怕缺这种“智力元素” ,缺不缺一查便知!医院新开展尿碘检测项目守护母婴健康

2025-08-29 14:24 来源: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
分享到:

32岁的晓莉(化名)怀着对二胎宝宝的期待,在孕8周时前往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产科门诊建档。当得知医院新增尿碘检测项目时,她毫不犹豫地配合检查。可检验结果却让她心头一紧——尿碘值仅为 86μg/L,低于 100μg/L—300μg/L的正常范围。产科医生第一时间将她转至营养科,医生为其量身定制了科学补碘计划。一个月后复查,小丽的尿碘值成功达标。

“真没想到二胎还能查尿碘,幸亏做了这个检查,及时帮我纠正了碘缺乏的问题。”小丽感激地说。

尿碘到底是查什么的?

顾名思义,尿碘检测就是通过检测尿液中的碘含量,来判断人体碘摄入量是否充足。人体摄入的碘在被利用后,大部分会通过尿液排出体外,因此尿碘水平能直观反映身体的碘营养状况。自20世纪80~90年代以来,尿碘的检测已成为目前最为普遍接受的衡量人群碘营养状况的指标。

为什么要如此重视监测

人体碘的摄入呢?

这就不得不提碘对人体的重要作用

碘是人体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不可或缺的微量营养素,更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核心原料,因其对大脑生长发育的关键促进作用,还被称为“智力元素”。尤其是胎儿期和婴幼儿期(0-3岁),这是孩子大脑发育的黄金关键期。如果孩子在这两个阶段缺碘,会严重影响大脑正常发育,可能导致智力发育迟缓,严重时还会引发克汀病、听力障碍、智力损伤等不可逆的后果。所以,保障孕妇、哺乳期女性适宜的碘营养水平,不仅关乎自身健康,更直接影响着孩子的生长发育,意义重大。

也正是基于此,今年8月份以来,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特别针对建档孕妇、产后哺乳期女性开展了尿碘检测项目。一个月来,医院已完成百余例孕产妇的尿碘检测,其中有 10余例尿碘值不达标。

对于这些尿碘不达标的孕妇,医院建立了产科、妇科的产后保健门诊与营养科的联动机制,由营养科医生根据孕产妇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科学补碘方案,全力守护母婴健康。

孕妇和哺乳期女性对碘的需求量远高于普通人群,因为她们需要同时满足自身以及胎儿、婴幼儿的碘营养需求。

孕期、哺乳期补碘攻略

补碘剂量

《中国妊娠和产后甲状腺疾病诊治指南》给出了明确建议:补充碘的最佳时间是孕前至少 3个月,如果能在孕前 2年就开始食用经济实惠的碘盐,效果会更好,这样能确保妊娠期有充足的碘储备。从剂量来看,普通成人每天碘的推荐摄入量为 120微克,而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的推荐摄入量分别提升至 230微克 /天、240微克 /天。需要特别提醒的是,碘虽重要,但并非越多越好。碘就像一把“双刃剑”,过量摄入同样会扰乱机体正常功能,因此补碘要控制在适宜范围,每日摄入量不应超过 600微克。

补碘方式

食用加碘盐是最经济、有效的途径,能显著改善母婴碘营养状态。孕妈妈们每天应坚持食用加碘盐,5克碘盐大约能提供 120微克碘,可满足日常一部分碘需求。不过,碘盐的保存和使用也有讲究:要将其存放在阴凉、干燥处,避免日光直射和吸潮,且需远离灶台,防止高温影响碘含量;建议购买小包装碘盐,做到随用随买,避免长期存放导致碘流失;烹饪时,最好在菜品即将出锅时再放盐,这样能避免碘因受热而失效,确保补碘效果。在坚持食用碘盐的基础上,每周还可以适量食用海带、紫菜、贝类等富碘食物,进一步补充碘元素。

特殊人群

对于妊娠期合并自身免疫甲状腺炎、甲减、甲亢等甲状腺疾病的患者,更要重视碘的摄入,既要保证摄取足够的碘,又要定期监测甲状腺功能,根据检查结果及时调整药物剂量。

碘是守护母婴健康的重要“营养素”,而尿碘检测则是及时发现碘营养问题的“重要窗口”。建议广大孕妇和哺乳期女性都能重视尿碘检测,掌握科学补碘的方法,为自己和宝宝的健康筑起一道坚实的“防护墙”。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相关新闻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