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的一隅,有这样一群特殊的教育工作者——青岛晨星实验学校的特教老师,他们日复一日守护着“星星的孩子”,在陪伴成长的路上默默耕耘。2025年8月26日,琴岛公益怀揣着对特教事业的敬意与担当,携手多方力量,为这群可敬的特教老师送上一场饱含温度与专业的赋能培训,以实际行动践行“助学助残、守护弱者”的公益初心。
心理赋能:为特教老师卸下心灵重担
培训当日,琴岛公益队长鲍金龙、副队长秦枫、助理刘雯及志愿者代表孔玉,与青岛晨星实验学校副校长王骞带领的50余名特教老师齐聚一堂。青色心理联合创始人尹柏婷、青岛大象之道创始人于加妹,先后带来心理课程,成为打开特教老师心灵窗口的钥匙。
于老师以互动体验式沙龙《心灵超市拍卖会》开启心理探索之旅。特教老师们手持“人生基金”,竞拍“专属拍品”,在取舍间直面自我需求。当“完美包袱”成为竞拍桌上的“待售品”,老师们在举牌与放下间,渐渐打破“必须全能”的枷锁。于老师引导大家分享竞拍感悟,从“不敢为自己争取”到“明白自我关怀不是自私”,一句句坦诚的交流,让减压微行动工具悄然住进老师们心里——原来,关爱自己,才能更有力地托举学生成长。
尹老师接续授课,聚焦特教老师职业挑战,将“替代性创伤”“共情疲惫”等痛点逐一拆解。特教老师长期吸收学生创伤体验,边界模糊下的无力感、压力累积成“警戒状态”,这些藏在日常里的艰难,被尹老师用案例与数据清晰呈现。应对策略随之而来:情绪爆发后,用“方块呼吸法”快速平复;感官调节时,捏捏手心、嗅嗅香气、望望窗外绿植,就能切换大脑频道;积极自我对话更是简单有力——“我已尽力”“我值得休息”,短短话语,成了抚平内心褶皱的温柔力量。
家校沟通冲突应对环节,尹老师带着大家做“边界建立练习”。“思维导图法”梳理碎片化工作时,老师们在纸上写下一天的繁杂事务,再一起用线条与分支梳理,混乱的工作记忆逐渐清晰,减压效果立显。特教老师分享日常时,“为教孩子一个词汇重复数十遍”“用拥抱化解情绪失控”的故事,让琴岛公益团队深刻懂得:他们是“星孩”成长的摆渡人,以爱为舟、以专业为帆,在孤独的教育海洋里执着护航。
急救实操:筑牢守护“星孩”的安全防线
下午,农工党市北区基层委一支部党员、市急救中心培训科导师侯雪芹接力授课,为特教老师补上“安全守护”必修课。从癫痫现场处置的分秒必争,到心肺复苏(CPR)的规范操作、AED(自动体外除颤器)的高效使用,侯老师用理论与实操结合的方式,将急救技能化作守护学生的“铠甲”。
讲解癫痫处置时,侯老师强调“保持气道通畅、避免二次伤害”的关键,演示如何在混乱中快速为孩子创造安全环境;心肺复苏教学里,从按压部位、频率到深度,她俯身示范,让老师们感受“有力、快速、持续”的节奏;AED使用教学中,她清晰拆解核心操作步骤,让老师们不再对急救设备陌生。特教老师们围在旁认真练习,按压姿势、呼吸配合……每一个动作反复打磨,将技能化作守护学生的底气——这不仅是知识传递,更是琴岛公益对特教工作“安全兜底”的承诺,让意外来临时,多一份从容应对的力量。
共情交流:致敬特教“微光行者”
交流环节,特教老师的故事如微光,照亮公益团队的心。孤独症孩子发病时的失控,特教老师选择“以肩承重、以爱包容”,他们是孩子情绪的“稳定锚点”、成长的“托举人”。琴岛公益团队深受触动:特教老师这份职业,特殊而伟大,他们的坚守,是“星孩”人生路上最珍贵的陪伴,值得被看见、被致敬、被全力支持。
公益续航:传递温暖,共筑支持体系
琴岛公益始终坚信,“助学助残”是照亮社会的微光,而特教老师是这束光里不可或缺的“追光者”。培训尾声,团队郑重承诺:未来将策划户外团建、趣味沙龙等活动,为特教老师减压赋能——守护“星星的孩子”,先要守护好照亮“星途”的人。
这场培训,是琴岛公益践行使命的缩影。从关注孤独症儿童,到看见特教老师的不易,我们以专业赋能为笔、以真心关爱为墨,书写“为百姓做实事、为社会传温暖”的公益篇章。未来,琴岛公益将深耕助学助残领域,凝聚更多力量,让特教老师的坚守被看见,让“星孩”成长路更温暖坚实。因为我们相信,微小公益行动,能汇聚成照亮社会的炬火,让“真做事、做实事”的公益精神,成为城市最动人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