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频道 > 健康新闻 > 正文

青岛市城阳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王均志:守护心跳的“修心”医生

2025-07-25 15:35
分享到:


选择基层,初心不改

2010年,王均志面临人生重要选择。拥有武汉大学博士学历、已是三甲医院最年轻副高医师的他,收到了北京、深圳多家大医院的高薪邀请。

然而,父亲的一次突发心梗让他坚定了方向。当时,父亲在医疗条件有限的地区突发急性心肌梗死,生命危在旦夕。王均志驱车200多里赶回父亲身边,亲自主刀手术,将父亲从死亡边缘拉回。

“一个医生的真正价值在哪里?显然,像父亲一样远在城郊和农村的人们更需要他!” 那年秋天,他婉拒了大医院的优厚待遇,选择扎根青岛市城阳人民医院。


破茧重生,打造重点专科

当时的城阳人民医院心内科还是全院最薄弱的科室之一:仅有二三十张床位,医生各自为战,治疗缺乏统一规范。面对“各自为战”的局面,王均志决心带领心内科团队打开新局面。

他从规范化诊疗入手,每天下班后留出一小时,带领全科医生研读操作指南,学习国际最新专业知识。一个病种又一个病种地突破,从诊断到治疗方案,每个步骤都进行严格培训。

同时,他推动在医院开设心血管内科急诊中心,让突发心脏疾病患者能第一时间得到有效救治。变革带来质的飞跃。心内科从只有一个病区发展到两个病区,开放床位达到100多张。年门诊量从每日60多人次增加到120多人次,月出院病人从100多人次增加到三四百人次。如今,心内科已成为医院的重点科室,更跻身青岛市重点学科之列。


创新模式,织就生命守护网

“医生的责任就是解决病人的疑难,解除病人的痛苦。”这是王均志的职业信念,也体现在他推动的医疗创新中。

2018年,王均志带领团队组建胸痛中心与120急救联动,将急救提前。这一创新模式让急救车到达现场后即可根据患者情况先免费提供急救药,患者相关信息同时第一时间传回医院,中心做好抢救准备。这一机制平均为每位患者赢得二三十分钟的黄金抢救时间。2018年接诊的150多名心肌梗死患者无一死亡。

近年来,他带领团队研究建立的急性心肌梗死一体化救治模式,每年完成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500余例,使全区急性心肌梗死的死亡率从10%下降到2.2%,远低于全国5%的平均水平。2021年,医院通过国家级胸痛中心认证。


劳模精神,薪火相传

王均志的微信名叫“修心的人”,这也是他从医28年的精神写照。

他的时间表上没有八小时工作制的概念。“有次凌晨三点,王均志刚回家又接到急诊电话。一位96岁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需要手术,他立即返回医院。”一位护士回忆道,“看到老人转危为安时,他笑着说‘这夜熬得值。”

作为学科带头人,王均志十分重视人才培养。他将科室划分为冠脉介入、起搏电生理、心脏康复、心衰、高血压等5个亚专业组,每组配备带头人和骨干,定期选送青年医师赴顶尖医院进修。

他承担着内科教研室的带教及多所医学院学生的授课工作,为年轻医师的培养和科室梯队建设不断奉献才智。

如今,当周边居民不再为心血管疾病奔波求医,当急性心梗患者死亡率降至原来的五分之一,当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山东省先进工作者、“青岛好医生”等荣誉相继而来,这位“修心的人”依然每天穿着30斤重的铅衣,站在导管室的无影灯下坚守。

“做医生,我觉得挺好,如果让我再选一次,我还是当初的那个决定。”王均志说,“这条‘心’路,我将一直走下去。”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相关新闻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