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本部院区胸痛中心凭借通畅高效的救治流程与多学科的无缝配合,成功将一名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并发致命性“室颤”的高危患者从死亡线上拉回,再次彰显了医院“黄金救治圈”强大实力。
57岁的患者董女士(化名),因突发胸痛、大汗半小时余,由120急救车紧急送入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本部院区急诊医学部就诊。接诊后,急诊科医护人员立即启动胸痛中心流程,开通生命“绿色通道”。
争分夺秒,与死神赛跑
1分钟为患者完成心电图检查,明确诊断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立即给予“心梗一包药”嚼服,同时完善POCT(心肌三项、D二聚体)检测。导管室同步启动,快速完善术前准备。
惊险一刻,生命亮起红灯
就在这紧张时刻,患者病情急转直下,突发意识丧失、抽搐,心电监护显示室颤。急诊医学部副主任李晓辉带领护理团队即刻投入抢救,立即给予电除颤、高质量胸外心脏按压等抢救措施,患者终于恢复自主心律,意识逐渐转清,为后续治疗赢得至关重要的时间。
无缝衔接,开通生命通道
时间就是生命。心血管内科联合介入科迅速搭建介入平台,急诊医护人员携带除颤仪及抢救药品全程严密护送患者至导管室。心血管内科孙学玉主任团队迅速行动,精准找到罪犯血管——闭塞的前降支,成功实施前降支近段闭塞病变球囊扩张➕药物球囊治疗术,迅速开通血管。
患者胸痛症状迅速缓解,堵塞血管血流恢复至TIMI3级(理想灌注状态)。整个手术过程仅用时35分钟。术后,患者生命体征平稳,转入CCU进一步治疗。
董女士的成功救治,是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胸痛中心建设成效的生动例证。这场扣人心弦的“生死时速”,集中展现了医院国家级胸痛中心在急性心肌梗死救治方面成熟的介入技术、规范化的流程管理以及卓越的多学科团队协作能力。
作为国家级胸痛中心,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始终秉持“快速反应、多科联动、精准救治”的原则,构建了一套覆盖院前急救、院内急诊、介入治疗的全流程救治体系。
1.绿色通道零延误:实行“先救治、后付费”,确保患者到院5分钟内完成首份心电图;
2.全天候介入团队:导管室24小时待命,30分钟内可启动急诊手术;
3.区域协同救治网络:与基层医院、120急救系统联动,实现“患者未到、信息先达”。
科普知识
什么是胸痛?
胸痛是指位于胸前区的不适感,包括闷痛、针刺痛、烧灼、紧缩、压榨感等。有时可放射至面颊及下颌部、咽颈部、肩部、后背部、上肢或上腹部,表现为酸胀、麻木或沉重感等。
胸痛常见于哪些疾病?
危险的胸痛包括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肺栓塞和张力性气胸等。其他如胸壁带状疱疹、胸膜炎、肺炎、肺癌、胃食管疾病及肋间神经痛等也可引起胸痛。
医院里的“胸痛中心”是什么?
胸痛中心是为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和肺栓塞等以急性胸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急危重症患者提供快速诊疗的通道。
需要就诊胸痛中心的情况?
胸痛患者应尽早就诊胸痛中心,尤其是以下情况出现时,应立即前往就医:
1.胸部压迫感、剧烈的胸痛,伴有气促、出汗等症状。
2.胸痛持续时间超过15分钟或反复发作。
3.胸痛伴有恶心呕吐、晕厥、手臂麻木等症状。
4.高风险人群,如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史、家族史等患者。
胸痛中心的快速响应机制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尤其是在急性心肌梗死救治中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