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频道 > 健康新闻 > 正文

冬病夏治 | 中医特色疗法远离产后“月子病”

2025-07-18 16:45 来源:青岛市中医医院(青岛市海慈医院)
分享到:

随着人们健康素养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产妇在产后开始关注自己的健康。青岛市海慈中医医疗集团本部产科主任吕佳介绍,所谓“月子病”,即出现产后腹痛、产后手脚冰凉、产后关节疼痛、产后身痛、产后足跟痛等,多因产后感受寒邪或产后气血不足引起的身体疼痛。

“冬病夏治”是冬季容易产生、复发或加重的疾病,在三伏天借助自然界的阳气与药物治疗手法,散寒驱邪,活血通络。一方面增强抵抗病邪能力,另一方面又有助于祛除阴寒之病邪。三伏天是治疗产后病的最佳时机。

产后康复黄金期:产后42天至产后6个月。

产后康复理想恢复期:产后6个月至产后1年半。

集团本部产科目前开展督灸、十字灸、脐灸等疗法。

督灸:起自大椎穴,终至八髎穴,施以隔药粉和生姜泥、艾叶进行灸的治疗方式,覆盖整个后背,借助艾草燃烧产生的热力与药力,不仅能温通督脉,还能将阳气输送到全身脏腑经络。

针对产后腰背疼痛、产后颈肩疼痛、产后自汗出、产后体虚乏力、产后畏寒等。

十字灸:以神阙穴(肚脐)为中点,沿任脉和带脉向四周拓展,覆盖神阙、中脘、下脘、水分、天枢、气海、关元等穴位。具有温中散寒、疏肝和胃、健脾化湿之效。

针对产后体虚乏力、产后腹部虚冷、产后腹痛、产后怕冷、子宫复旧不全、产后漏尿、产后体虚易感冒、药物及人工流产后调理等。

脐灸:是在肚脐上隔药灸,利用肚脐皮肤薄、敏感度高、吸收快的特点,借助艾火的纯阳热力,透入肌肤,刺激组织,以调和气血与脏腑。

针对产后腹泻、产后便秘、产后怕冷、产后缺乳、产后手脚冰凉等。

产后冬病夏治的好处有哪些?

1.温阳散寒。灸可借助艾叶的温热特性,温暖子宫,驱散体内寒邪,特别适合调理因寒邪导致的手脚冰凉、胃脘冷痛、产后关节痛、产后腰背痛等问题。

2.健脾和胃。灸能增强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对于脾胃虚弱引起的食欲不振、腹胀、消化不良、腹痛腹泻等症状,有显著的改善效果。

3.调理气血。灸通过刺激身体穴位,可推动气血运行,改善气血循环,对因气血不足引起的面色萎黄、头晕眼花、产后缺乳等症状有调理作用。

4.益气升提。灸可激发阳气,提到益气升提左右,针对因中气下陷而导致的产后漏尿、产后盆底功能障碍、产后腹直肌分离起到治疗效果。

5.调节免疫。灸能够激发人体正气,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人体抵御外邪的能力,减少感冒、感染等疾病的发生频率,适合体质虚弱及备孕的人群。

产科冬病夏治的适应症:

1.产后关节痛、腰痛、腹痛、足跟痛、产后颈间疼痛等产后身痛疾病;

2.产后身体虚弱、怕冷、手足冰凉、产后腹泻等产后虚寒性疾病;

3.产后缺乳;

4.产后漏尿、产后盆底肌功能障碍、产后腹直肌分离等;

5.亚健康调理:阳虚体质、气虚体质、亚健康状态等。体虚易感冒、疲劳综合症。

注意事项

1.高热、实热证、阴虚火旺(如五心烦热、盗汗、舌红少苔)者不可灸。

2.皮肤有破损、感染、溃疡、皮疹处不可灸。

3.严重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者不可灸。

4.灸后局部皮肤变红,出现麻木、温、热、痒等感觉,也有部分患者无明显感觉,均为正常现象,若感觉特别剧烈、达到难以忍受的程度请及时与医务人员联系。

5.灸后注意保暖,避免受风受寒;治疗期间避免生冷寒凉饮食。治疗当天不可洗澡。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相关新闻

下一篇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