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频道 > 健康新闻 > 正文

小心,这种“自己攻击自己”的肝病正在悄悄威胁你的健康

2025-05-09 14:23 来源:青岛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
分享到:

56岁的李女士近半年来总感觉身体疲惫不堪,皮肤也逐渐泛黄。起初她以为是劳累所致,并未在意。直到某天突然出现恶心、腹胀等症状,就医后被确诊为自身免疫性肝炎。这个案例提醒我们:在肝病家族,有一种名为“自身免疫性肝炎”的“隐形杀手”,它不像乙肝、丙肝等病毒性肝炎那样广为人知,却在不知不觉中威胁着我们的健康。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自身免疫性肝炎。

什么是自身免疫性肝炎?

正常生理情况下,我们的免疫系统就像忠诚的卫士,会识别并清除外来的病菌、病毒等“敌人”,但在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体内,免疫系统却像得了“认亲困难症”,把自己身体的肝细胞当成了“坏人”,并且发起猛烈攻击。肝脏不断受到免疫系统的“误判伤害”,炎症持续发生,久而久之肝细胞大量受损,肝脏正常生理功能遭到破坏,疾病继续发展甚至会进展为肝硬化、肝衰竭等。

哪些人容易被盯上?

自身免疫性肝炎虽然没有明确的发病区域界限,但经过统计学统计发现,它特别“偏爱”以下人群:

女性:约80%的患者为女性,尤其是绝经期前后的女性,发病率较高的年龄为55岁;这可能与女性体内的雌激素水平有关,雌激素会影响免疫系统的平衡,增加患病风险。

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家族史:如果家族中有人患有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那么该类人群患自身免疫性肝炎的几率也会相对较高;这类人群可能存在遗传基因缺陷,使得免疫系统更容易出现异常。

长期精神压力大:长期处于高压状态、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会干扰内分泌系统以及神经系统等,进一步导致免疫系统功能紊乱,从而增加患自身免疫性肝炎的风险。

有哪些症状?别把它当“小毛病”

正常自身免疫性肝炎的症状十分隐匿,早期可能毫无症状,很多患者是在体检时才偶然发现肝功能异常;随着病情发展,常见症状有:

疲劳乏力:这是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患者会感到全身疲倦,休息后也难以缓解,即使睡眠充足,依然感觉精力不足。

食欲不振:对食物提不起兴趣,进食量明显减少,还可能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部分患者会误以为是肠胃问题。

肝区不适:右上腹可能出现隐痛、胀痛或钝痛,有时疼痛不明显,容易被忽视。

如果出现以上症状,千万不要掉以轻心,以为只是“小毛病”,一定要及时到医院检查!

如何确诊自身免疫性肝炎?

确诊自身免疫性肝炎,需要进行一系列检查:

(1)血液检查:

肝功能检查:检测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等指标,判断肝细胞是否受损;胆红素水平是否升高,评估黄疸程度。

自身抗体检测: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体内通常会出现特定的自身抗体,如抗核抗体、抗平滑肌抗体、抗肝肾微粒体抗体等,对诊断至关重要。

(2)肝脏超声检查:

通过超声可以观察肝脏的大小、形态、内部结构,判断是否存在肝脏肿大、肝实质回声改变等情况,还能排查是否有其他肝脏疾病,比如脂肪肝、肝硬化等。

(3)肝穿刺活检:

这是诊断自身免疫性肝炎的“金标准”;通过穿刺取出少量肝脏组织,在显微镜下观察肝细胞的病理变化,确定炎症程度和肝纤维化情况,为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自身免疫性肝炎作为一种免疫系统“误伤”肝脏的疾病,隐蔽性强、危害不容小觑;但只要我们提高警惕,通过科学检查及时确诊,坚持规范治疗,就能有效控制病情,延缓疾病的进展,提高生活质量。

自身免疫性肝病门诊

自身免疫性肝病门诊是由在自身免疫性肝病领域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和深厚专业知识的肝病专家组成;其依托医院先进的检验和检查设备,开展全面的自身免疫性肝病相关检测项目,如自身抗体检测、肝功能以及免疫组合检测、肝脏影像学检查(超声、CT、MRI等)以及肝穿刺活检等,为准确诊断和病情评估提供有力依据;结合其相关结果提供个体化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如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熊去氧胆酸等)、生活方式调整以及定期的随访监测等,旨在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医疗服务的特色门诊。

诊疗范围

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不明原因胆红素升高。

医师简介

陈菲,主治医师,硕士研究生,自身免疫性肝病亚专业牵头人。

从事中西医结合治疗肝胆胰脾系疾病10余年,擅长自身免疫性肝病的黄疸、瘙痒等症状的中医辨证论治,对于病毒性肝炎、非酒精性脂肪肝、肝硬化、胆囊炎、慢性胃炎等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临床经验丰富。撰写核心期刊论文2篇,参与中医药现代化研究等重点专项课题研究1项。

兼任青岛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委员,青岛市中医药学会三高共管专业委员会委员。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相关新闻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