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挖掘隐藏在民间独特的中医药技术,推广中医药应用,弘扬中医药传统文化,青岛市卫生健康委员会、青岛市总工会在全市范围内联合举办了第三届寻找青岛市“传统医学达人”活动。从初期的宣传报名,到专家团队的跟踪随访,再到全国知名中医专家的专业评审。
历时8个月,青岛市海慈中医医疗集团4位专家脱颖而出,荣获“青岛市传统医学达人”称号。其中,集团本部孙迎春、史俍元获得一等奖,于永鹏获得二等奖,西院区安康获得三等奖。
截至目前,集团共有15名专家先后获评“青岛市传统医学达人”。
孙迎春:吴门手针
集团妇一科副主任医师,临床亚专业(妇科肿瘤)骨干人才。吴雄志教授首批出师弟子,吴门女科第二代传人。青岛市优秀学科带头人(中医妇科),青岛市优秀青年医学人才,青岛市健康科普专家,吴门医述•太湖学堂中医妇科学高级讲师,太湖国际中医师,《经典中医研究》编委,获得国家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发表多篇专业论文,参研多项省市级中医药管理局科研项目。在中医互联网教育平台吴门医述•太湖学堂、青岛新闻网国医在线等互联网平台已开设《吴门女科》系列课程,深受好评。
吴门手针是吴门奇穴的一部分,由天津南开医院副院长、天津医科大学博士生导师吴雄志教授创始。其特点是开门辨病、分经论治、汇通中西,病证症有机结合,形气神一体同调。吴门手针常用穴位有108个,基本原理是“三才五行六经八门”,不同穴位治疗不同的疾病,其针阵如同诸葛亮的八阵图,有奇正相生、循环无端、经纬变动、隐显莫测之功。与传统针灸相比,吴门手针有其独特性:一是从不同的维度去干扰穴位,从而刺激更强;二是此针法不是对一个穴位的刺激,而是对一段经络的刺激;三是取穴方法不同于传统针灸和现代其他流派,而是在八门六合的基础上,从开穴到排针布阵到点线面结合,层层递进,调动机体具有协同作用的穴位,发挥整体调节作用。
此针法适用于妇科恶性肿瘤,尤其在重大疑难疾病如妇科恶性肿瘤的抑制中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与实用性。
史俍元:系统辨证脉学特色疗法
中医内科学博士,北院区治未病科副主任(主持工作),副主任医师,贵州省优秀青年人才,山东省第二批中医药科普专家,山东中医药学会治未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获青岛市三八红旗手,青岛市巾帼建功标兵称号,安顺市五一劳动奖章、“贵州省2016-2020年援黔医疗卫生对口帮扶工作特殊贡献个人”等荣誉称号。擅长利用脉诊探察体质和个性,进行体质调节和心理疏导,从脉象诊察罹患的西医疾病,并能运用中药和非药物疗法进行辨证治疗和养生保健理疗。
系统辨证脉学由非物质文化遗产扁鹊脉学传承人、山东省名中医齐向华教授创立,史俍元为该体系的传承弟子。“系统辨证脉学”是以多学科的发展为背景,遵循系统论的基本特性和基本规律,运用中医学、认知心理学、现代信息学和物理学的基本原理,融合传统脉学和新的脉学研究成果形成的一套全新的脉学体系。它相较传统中医脉诊技术有以下优势:将传统的复合脉象分解单个用物理语言表述的脉象要素,从脉体、脉管、脉壁、脉波等物理生理角度阐释脉象,更容易被现代人学习和理解。诊断范围超越传统脉诊,贯通中西医。系统辨证脉学不仅可以应用于中医传统的气血阴阳辨证治疗,还可以用于心理疾病、西医疾病、体质诊断,做到中西医汇通诊断,是中西医结合的有效诊断技术。它可以追溯疾病过程网络动态逻辑,从脉象发现疾病萌芽状态及各个节点、环节,有目的地指导患者健康防护,是适宜在治未病领域里评价患者的健康状态的有效技术手段。
于永鹏:针刺下关前穴治疗偏头痛
集团神经内科中心副主任、神经内二科主任,主任医师,医学博士,青岛大学临床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齐鲁卫生与健康杰出青年人才、市级医疗卫生骨干人才,青岛市预防医学会优秀科技工作者。任国际神经修复学会中国专委会精准转化神经工程分会常务委员,山东中西医结合学会眩晕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老年医学会眩晕/前庭分会常务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头痛与感觉障碍委员会常务委员,山东省老年医学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疾病委员会常务委员,山东省医学会神经内科分会帕金森病运动障碍学组委员,山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头痛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评审专家。擅长中西医技术并用治疗脑血管病、头痛、眩晕、帕金森病、震颤、运动障碍、面肌及眼睑痉挛、神经痛及肢体麻木无力等疾病。积累了较丰富的诊治神经系统急危重症和疑难杂症病例的临床经验。熟练运用针刺蝶腭神经节、针灸、圆针刀、肉毒毒素注射等特色技术。多次参与抢救急性脑血管病、重症肌无力危象、危重吉兰巴雷综合征、癫痫持续状态等神经系统危重患者。对于脑深部电刺激术前评估及术后程控亦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针刺下关前穴治疗偏头痛发现了对偏头痛有特异性治疗作用的新穴位,并拟定穴位名称(下关前穴)。该穴位在下关穴水平近鼻侧向前约1寸的位置,该穴位在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和手阳明大肠经循行的交汇三角处,其深层和浅层有三叉神经、面神经周围分支及蝶腭神经节节后纤维分布。该项技术是采用长毫针(3寸)针刺新发现的偏头痛特异穴位下关前穴,可在1分钟甚至数秒钟内使头痛症状缓解或消失,取穴少,疗效迅速。即采用传统中医毫针或芒针与面部皮肤近80度略向上斜刺或直刺或稍偏下关穴方向针刺,进针2寸许,患者会感到酸麻胀重或触电感,不提插及捻针,可留针或不留针,根据治疗疾病的不同,亦可留针约5-30分钟不等,治疗偏头痛留针5-15分钟即可,留针期间嘱患者尽量避免讲话或打喷嚏。
安康:岐黄针疗法治疗肩周炎
西院区针灸推拿康复二科主任助理,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青岛市医疗卫生优秀青年医学人才,青岛市医疗卫生优秀学科带头人,师承国家级名老中医王国才教授、刘立安教授。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康复分会委员;山东中西医结合学会颊针专委会常务委员;青岛市针灸学会常务理事、岐黄针疗法专委会副主任委员;青岛市中医药学会主动健康与八段锦推广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擅长针灸治疗颈肩腰腿痛、面瘫、中风后遗症等,尤擅长岐黄针疗法治疗肩周炎、面瘫后遗症、失眠等。
岐黄针是由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陈振虎教授发明的,它融合了传统九针的特点研发而来,是一种针尖呈圆弧形,圆而且利,中空针身,透明针柄的新型针具,针身中空使其具有更好的硬度和韧性,易获得足够的刺激量,易得气,也便于手法的操作。岐黄针疗法在临床上基于经筋辨证,结合现代解剖学理论精简取穴,运用《灵枢·官针》五刺法中的关刺、输刺、合谷刺等手法,得气即止,不留针,临床疗效显著,特别是对疼痛类的疾病,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岐黄针疗法具有“轻”、“快”的特点,手法轻巧,刺激量小,取穴少;飞针进针,得气即止,不需留针,单个穴位的操作时间10余秒。可适用于肩周炎引起的肩关节周围疼痛及活动受限。
青岛市海慈中医医疗集团将充分发挥山东省区域中医医疗中心优势,将传统中医与现代医学诊疗技术相融合,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为提高人民群众就医满意度、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