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女性深受痛经折磨,随着痛经越来越重,月经量增多,子宫腺肌症给女性带来痛苦,严重影响日常工作生活。
46岁的王女士是一位子宫腺肌症患者。近10年痛经进行性加重,月经期必须口服止痛药物才可以正常生活。近2年来月经量增多,导致重度贫血,平时有头晕、乏力、心慌、气短等症状,月经来潮后失血多导致症状反复。曾尝试保守治疗,但效果不佳。为寻求更好的治疗,来到海慈医疗集团本部妇二科就诊,妇科检查提示子宫如孕12周大小,彩超提示子宫腺肌症。
妇二科孙选主任团队与患者沟通后,建议行腹腔镜下保留子宫血管的三角形子宫切除术。该种手术方式尽量切除大部分病灶,留下少部分正常的子宫肌层组织,保留子宫血管及宫颈组织,保留卵巢血供,防止卵巢功能衰退。患者术后一个月复查,未再出现月经期下腹痛及月经量增多情况。长期来看,该术式子宫脱垂的风险小。因保留宫颈,术后需要定期进行宫颈癌筛查。因病灶部分切除术有一定的复发率,每年需要定期妇科检查及彩超检查。
专家介绍,子宫腺肌病是指子宫内膜(包括腺体和间质)侵入子宫肌层生长而产生的病变。主要临床症状包括月经过多(甚至致严重贫血)、严重痛经和不孕,会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子宫腺肌病好发于生育年龄妇女,发病率为7%~23%。子宫腺肌病的病因不清,目前仍无良好的临床分型,治疗手段有限,除子宫切除术外,保守性治疗的效果不能令人满意,还存在诸多争议。子宫腺肌病的典型临床表现为继发性痛经且进行性加重、月经失调、子宫增大以及不孕。超声、MRI及CT检查可帮助辅助检查,诊断的“金标准”是病理学检查。
从缓解症状和促进生育角度考虑,子宫腺肌病患者应首先选择药物治疗。但药物治疗的疗效是暂时性的,停药后症状复发,因此需要长期使用。对于无生育要求且无法耐受长期药物治疗的患者,可选择新术式——腹腔镜下子宫三角形切除术,此手术保留子宫血管上行支,保护了子宫动脉卵巢支血液供应,术后形成小子宫体,对生殖系统解剖结构的损伤较少,不影响阴道长度及穹隆宽度,不影响术后性生活,术后无月经来潮或仅有少许月经,从生理上及心理上减轻女性的负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专家团队
孙选:妇二科主任、主任医师
集团本部妇二科主任,平度院区妇产科首席专家。主任医师,毕业于山东医科大学医疗系,2005年获青岛大学医学院硕士学位。先后赴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德国医院等地进修学习。任山东省抗癌协会妇科肿瘤分会第六届委员会常务委员、山东省医师协会女性盆底功能障碍防治医师分会第二届委员会常务委员、青岛市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第八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医师协会妇产科医师分会第三届委员会委员、山东省医师协会妇科腹腔镜医师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近年来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科研课题获青岛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山东省中医药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
擅长:妇科内分泌、不孕症及妇科肿瘤的治疗和研究,擅长妇科各种疑难病症的治疗及微创手术即宫、腹腔镜在妇科良、恶性肿瘤中的应用,能经阴进行子宫脱垂、张力性尿失禁等盆底手术。
张立岩:妇二科副主任、主任医师
集团本部妇二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医学硕士。兼任山东省医学会妇产科分会宫颈病变学组委员,山东省医师协会妇科微创分会委员,山东省抗癌协会妇科肿瘤分会委员。
擅长:妇科肿瘤的开腹、腹腔镜、宫腔镜、经阴的手术操作,专长妇科肿瘤、妇科内分泌、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不育、宫颈病变的诊治。
刘英:妇二科副主任、主任医师
集团本部妇二科副主任,平度院区妇产科资深专家,主任医师,山东省老年医学研究会第一届妇科专业委员会委员,青岛市妇科肿瘤协会委员,青岛大学医学院兼职副教授。毕业于青岛大学医学院医疗系。近年来在国家级及省级刊物发表文章10余篇,获青岛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
擅长:月经不调、不孕症、更年期综合征,妇科肿瘤等疾病的诊治。妇科各种手术操作及腹腔镜、宫腔镜等手术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