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衣天使追光而行护你平安为不辜负患者的信任,为守护市民的健康他们舍小家为大家,奋战在急诊一线……
白衣战士,拼了!
近日,岛城各级医院携手,共筑守护生命健康的坚强后盾。这一次,我们的白衣战士和第一次迎战新冠肺炎病毒一样,逆行出征没有丝毫犹豫、舍小家为大家、时刻冲锋在前……一次次展现出新时代医护人员的责任与担当。这一次和第一次又有许多不一样,我市的青大附院、市立医院、中心医院等医院不断动态调整防疫工作和应急预案,以最大程度保障医疗力量坚守岗位,以最大力量守护生命健康,发热门诊就诊量总体趋于平稳并呈下降趋势。25日,记者兵分多路,采访冲在救治一线的医护人员,听他们讲述心怀希冀、追光而行的战“疫”故事。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不能辜负百姓的信任
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轻症的患者在发热门诊看病吃药可自行离开,重症则会迅速被分到急诊内科进行进一步治疗。青大附院市南院区急诊内科主任林楠告诉记者,救治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老年患者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青大附院急诊科的每个医务人员都坚持奋战在一线。
面对比平日增加的就诊量,医护人员面临很大压力——不仅仅是因为就诊者增多,更是因为不少医护人员也感染发烧。可是困难面前,大家谁也没有退缩,退烧之后就立刻返回岗位。“病人有的症状,我们有的也有,酸痛、乏力,但每个医务人员都毫无怨言,看他们坚持,真的觉得心里过意不去。”林楠说,可看着危重患者到这儿来,这是老百姓对我们医院的信任,“我们唯有尽心尽力,不辜负这份信任。”
青大附院迅速做出部署,启用综合病房,调配了充足的医务人员,加快急诊分流。“目前前期发热的医护人员逐渐康复,也将陆续返岗,我相信接下来会越来越好。”林楠呼吁,青壮年发烧后如无特殊情况,不建议立即来医院扎堆就诊,将医疗资源让给有需要的年老患者,自身可以注意休息,多观察,如果出现呼吸困难和气短;经过药物治疗后仍发烧超过38.5℃,持续3天以上;原有基础病加重,用药也控制不住,或出现心前区疼痛;儿童出现嗜睡、呕吐、腹泻、拒食等情况;孕产妇出现头痛头晕、心慌气短或者胎动异常等情况,则需要立刻就诊。
青岛市市立医院
“安抚患者,声音哑到说不出话”
面对发热患者,冲在最前线的医务人员同样面临风险与挑战。“医务人员感染减员严重,各科室抽调力量支援我们,感染了换一批,再感染了再换下一批,我觉得可以用‘前仆后继’来形容。”青岛市市立医院东院急诊副主任宋春雷说道。
市立医院东院急诊的医护人员白天黑夜连轴转。
面对巨大的挑战,市立医院急诊的医护人员烧一退就重返战斗。“这是我们的工作,我们不能倒下。”宋春雷说道。每天七点来,晚上八点走,这种“对十”的班他已经连上数天,不仅如此,其他人也几乎都一样,有人稍微好些就来上夜班。面对长长的队伍、焦急等候的患者,医务人员不仅要看病,还要不时安抚患者焦虑的情绪,常常声音嘶哑到说不出来话。如果说患者挂心的是自己和家人的健康,那市立医院东院急诊的医护人员,则是将这份挂心给到所有的患者。“希望大家能给医护人员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包容,我们携手并进,度过这个寒冬。”
家里交给丈夫自己住进急诊
上周一,市立医院本部急诊科护士彭祺的家人发烧感染了,而她的第一想法却是:爸爸正好在家,孩子有人照顾了。没有犹豫,彭祺将行李搬到值班室,住在了急诊室。“没有办法,患者数量激增,科里很多人发烧,人手不够。”从白班到夜班,彭祺每天都在急诊忙碌,最长的一次,她连续工作了12小时——下午和晚上都在急诊,只有早上休息,而这宝贵的休息时间,是因为孩子生病了,她要带孩子去看病。
为了维持急诊科的运转,青岛市市立医院本部急诊科的医护人员都在全力坚持,撑不住了,休息一会,立刻返回岗位。好在目前彭祺的丈夫已经康复,孩子被家人照顾得很好,“等到同事们都回来,我们就可以看见胜利的曙光!”
青岛市中心医院
举全院之力救治病患
联系青岛市中心医院急救中心副主任于波涛是中午十二点,按照平常工作的时间点,上午的工作即将告一段落,但电话那头的于波涛依旧忙碌不已,“又来了一名患者,问问哪个科有床位。对不起这会儿太忙了,要不您稍等我一会儿吧。”于波涛抱歉地说道。
青岛市中心医院举全院之力全力帮助急诊,救助患者。
中午十二点半,于波涛终于结束了一上午的忙碌,稍作休息,下午还有一场“硬战”等着他。“现在我白天几乎都在医院,救治急诊分流来的患者。”于波涛告诉记者,现在,青岛市中心医院几乎举全院之力帮助急诊。“能多治一个是一个。”很多人感染刚好,就匆匆投入战斗。他自己虽然已经康复,但说话间于波涛依然接连咳嗽了好一阵子。他现在只有十分钟的午饭时间,潦草扒几口,就得继续投入工作。“这样就很好了,很多同事忙到下午都吃不上饭。”即便如此,于波涛和他的同事们依旧坚守岗位,连轴奋战。
几万步步数记录她们的辛苦
一个简单的数据可以反映出护士们的工作量——每天计数的步数高达几万步。青岛市中心医院急诊科护士长孙洪巧说,每班二十多个护士,每个人都在飞奔,与时间赛跑。“其实就诊量多,工作任务重,这点苦累对我们来说不算什么。”
在她们看来,只要自己不发烧了,那都不叫事儿,全身酸痛、咳嗽,就在口袋里揣着药,不舒服往嘴里塞,顾不上坐下来休息,顾不上喝水,还要一遍遍和患者解释什么时候能打上针,什么时候能看上病。
“有谁发烧了,别人也会立刻顶上,家里老人孩子不舒服,我们也只能先暂放一边,一干就是9个多小时。”说着说着,孙洪巧声音哽咽了,有一次一名年轻的护士心率实在太快了,她还一直说“吃上药就好”,被孙洪巧强制去做了心电图,这样的事情实在太多,但谁都没有退缩。
青岛阜外医院
坐在救护车上是唯一的休息
连日来,青岛阜外医院急诊科彻夜无眠、连续作战,全力保障接诊。
青岛阜外医院急诊科医师仲臻臻(右一)每天大部分的时间不是在去急诊的路上,就是在门诊看病人。
仲臻臻是青岛阜外医院急诊科医师,今年30岁的她入职三年,主要负责120出诊任务。仲臻臻每天大部分的时间不是在去急诊的路上,就是在门诊看病人。25日上午,在出完任务的120急救车上,她挤出5分钟的时间与记者聊了一会。现在120救护车几乎24小时运转,一天出任务20—30趟,仲臻臻经常是刚结束任务没几分钟,就又紧接着上车。老城区没有电梯,三层大平台连着六层楼,急救每一分钟都格外珍贵,一口气爬九、十层成了家常便饭,还在康复期的仲臻臻经常觉得几乎支撑不住,大口大口喘气,在救护车上成了她一天中难得能坐着休息一会儿的时间。“只要我还能坚持,就想尽我所能多救治一些病人!”
一退烧立刻投入战斗
在青岛阜外医院急诊科,因发热引起的意识不清、高热惊厥、心脑血管等问题的患者不断。作为一名急诊医生,王增涛这段时间没有完整休息过一天,白班、夜班,每天他在岗位忙碌着,科室里大家互相扶持,有谁不舒服立刻替班,就这样一直支撑到现在。冲锋陷阵的白衣战士,也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发烧的时候全身关节疼得爬不起来,退了烧,就接着来上班了。”王增涛说,挑战不言而喻,但冲锋陷阵的医护身体力行,践行着救死扶伤的初心与承诺。(观海新闻/青岛晚报记者高静文)
城阳区人民医院
奋战一线全力守护老年患者
作为防治新冠病毒感染的重点人群之一,老年人由于抗病能力相对较弱,且常患有基础疾病,感染新冠病毒后存在病情可能加重的风险。城阳区人民医院的老年医学科目前就处于救治老年患者的关键时刻。主任张绪伟及同事只要没有倒下,就坚决守在病人身边,这是医护人员神圣的使命,这是他们坚定的选择。
在城阳区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救治下,老年患者转危为安。
“只要病人有需求,无论阳性还是阴性,我们都要给病人检查好,照顾好。”城阳区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主任张绪伟说。考虑到科室人手紧张,张绪伟一直坚守工作岗位。“科室内有同事调到了发热门诊以及急诊,加上在家康复的,目前科室在岗的人数只剩下4个,最少的时候只剩两个人在岗。在康复后,我也第一时间赶到科室,缓解科室就诊压力。”
据悉,到老年医学科的一般为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尤其是患有心脏病、支气管疾病的老年人,他们因高热导致慢性病急性发作,如不及时救治,往往会引发生命危险。面对如此大的救治压力,张绪伟与同事们几乎没有喘息的时间,从早到晚,到达工作岗位后,就开始不停忙碌。“我一般7点多到岗位,一天工作12个小时,几乎没有休息。想着与时间赛跑,第一时间给老年患者进行救治,以免产生更严重的后果。”张绪伟说。
在与张绪伟短短几分钟的对话中,记者能明显听到张绪伟的声音还是嘶哑的。相比起自己的状况,他更加关心患者的状况。作为主任,他也对同事们不停表达着感谢。“大家基本都感染过了,“大部分同事的孩子都比较小,孩子发烧的同时,他们还坚守在工作岗位上。我为我的团队感到骄傲,大家都很团结。只要大家都在,就不难了。”(观海新闻/青岛晚报记者栾丕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