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频道 > 健康新闻 > 正文

走走又停停!气温骤降 警惕隐匿的秋冬血管杀手: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

2022-10-21 06:40 作者:介入血管外科 张煜杰 来源:青岛市第三人民医院
分享到:

“一到晚上就出现腿脚发凉、发麻,且伴有明显疼痛,走500米就必须停下歇一会。自从做了下肢动脉介入手术后,伤口小,恢复也快,最重要的是走路方便了。”近日,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市第三人民医院介入血管外科收治了一位48岁的男性患者,在经过介入微创治疗后,他又喜笑颜开,恢复了正常生活。

随着秋冬季节的来临,一些中老年人可能有这样的体验,出门还没走一会儿,就开始感觉到小腿酸胀、酸痛,必须休息一会儿才能继续走,但走不了多久又要歇一会儿,就这样走走又停停。许多人往往以为是受凉了或者是上了年纪,可是出现这种情况真的是因为这些吗?其实,这种“间歇性跛行”可能预示着一种潜在的疾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

什么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全身性动脉粥样硬化在肢体局部的表现,是全身性动脉内膜及其中层呈退行性、增生性改变,结果使动脉壁增厚、僵硬和失去弹性,继发性血栓形成,引起动脉管腔狭窄,甚至发生阻塞,使肢体出现相应的缺血症状的疾病。

该病的特点是早期起病隐匿,主要表现为间歇性跛行,一般很难引起足够的重视,而一旦到中、晚期,斑块导致血管堵塞加重,则会引起肢体重度缺血,导致患肢剧烈疼痛,有部分患者不得不接受截肢手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病因是什么?

介入血管外科主任张煜杰介绍,该病病因主要包括五个方面: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吸烟及高龄。一般60岁以上就开始出现血管老化硬化。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主要是损害血管内膜,在高压的状态上,血管长时间受到血压的冲刷,在一些血管分叉的地方,会因长时间的血液冲刷,出现脂质硬化斑块,这时本身的血糖也高,血脂也高,脂质斑块就会在这个地方附着,越长越多,越积累越多。抽烟也是破坏了血管内皮,使得血管内皮不光滑了,如果我们的血管弹性很好,血管内皮很光滑,血液在这里面流通很顺畅,就不会在血管内皮上磨起一些溃疡的斑块。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如何治疗?

不少人认为,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就是“老寒腿”,穿暖和点、吃点止痛药、贴个膏药,熬过冬天就没事了。但是,从该病的症状发展就可以看出,越拖延治疗,堵塞就会越严重,最后不得不进行手术治疗,所以早期进行专业的影像检查,对于预防和降低患肢截肢具有重要意义。

张煜杰主任介绍,当血管出现明显斑块,导致中度或者轻度的狭窄时,需要配合药物治疗,可以采用抗血小板类的药物、降脂稳定斑块的药、前列腺素类的药物及扩血管改善微循环的药物等。如果通过药物治疗,血供能够改善,则可以通过加强锻炼,促进血管的四肢代偿,这样就能减轻症状。如果这时病情没有得到控制,且血管狭窄达到75%以上,甚至不完全性闭塞、闭塞了血管,单纯的吃药已不能不解决问题了,需要通过介入手术开通血管,把管腔扩开,严重狭窄的还需要在里面放支架,保证管腔的通畅。

介入治疗融合了内科保守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的优势,且兼具诊断和治疗的双重意义,在对下肢动脉的狭窄或闭塞程度、范围等进行精确而全面的评估后,能够立即转入治疗,尤其对糖尿病足患者,一期截肢后可能出现伤口不愈合等并发症,优先开通血管、恢复血运尤为重要。相对于手术治疗而言,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重复性强、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如果治疗失败还可选择开放手术治疗,因而逐渐成为下肢动脉闭塞症治疗的主流手段。

如何预防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

健康生活方式是关键!

1.血压、血糖、血脂要控制好,减少对血管的损害,并定期检查。

2.戒烟限酒。

3.健康的饮食,如低脂低盐饮食,多吃新鲜蔬菜。

4.适当加强活动,可以多散步,多走路等,加快血液流速,减缓动脉硬化的发生。

5.善于调整自我情绪,避免长期压抑紧张。

6.秋冬季节注意保暖,避免着凉。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相关新闻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