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老人的身体如果稍稍出现不适,全家人都会跟着担心。不过有些时候,尽管老人口中述说着种种不适,但医生却给出了“并无大碍”的答复。这是为什么呢?难道家里老人是在故意装病吗?当然不是!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人的身体和心理也愈加脆弱。当身边的老友突然故去时,老人便会陷入恐慌之中,总疑心自己有病,以致于身体真的出现了某些症状。这样的老人很可能患上了“老年疑病症”。
什么是老年疑病症?
老年疑病症,也称疑病性神经官能症。患者会对自己的身体健康极为重视,总是担心某些器官发生病变,会患上一些难以治愈的疾病,其实这是老年人的一种常见心理现象。
简单地说,就是没病怀疑有病,时不时给自己安个“心脏病”“高血压”或“糖尿病”等病症。还会小病放大,夸大病情,把微小的变动当作严重疾病的证据。
这些老人会把小病当成大病去看,反复就医,迫切希望通过检查明确诊断,强烈要求医生给予治疗,长期服用药物,从而形成一种特殊的药物依赖性,靠吃药度日。只有这样,他们的心理才能得到满足。
一般来讲,人到老年,在生活中,往往会出现两方面问题,一是自信心降低,二是不能正确认识和理解自然规律[1]。
因此,如果老人具有敏感多疑、易受暗示、社会活动少等特点,会更容易患上此种疾病。
老年疑病症的特点
老年疑病症是一种病态心理,还可能影响人的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从而引起许多症状。
1.疑病心理
患者对身体某部位的变化极为敏感,一点点不适都会怀疑有病。在诊治时,有些患者并不能说清楚具体哪里不舒服,但一定要检查。还有些患者会将病症说得很是形象逼真、生动具体,从而要求接受各种检查。
尽管最后的检查结果是正常的,医生的解释与保证仍不足以消除其疑病信念,患者仍然认为检查可能有误,接下来会担心忧虑、惶恐不安、紧张焦虑。
2.疼痛感觉
约2/3的患者有疼痛症状,常见部位为头部、下腰部或右髂窝。但患者并不能清除地描述疼痛的性质,有时甚至会说全身疼痛,但四处求医却毫无结果。为此,患者常因过于忧虑而伴失眠、焦虑、抑郁等症状。
3.躯体症状
往往涉及身体许多不同区域,以头、颈、胸、腹部最为多见。
有的患者主诉口内有一种特殊味道,感觉恶心、吞咽困难、反酸、胀气、腹痛、心悸、左侧胸痛、呼吸困难,担心患有高血压或心脏病;有的患者疑有五官不正,特别是鼻子、耳朵异样;还有的患者主诉体臭或出汗等。
这些症状往往是老人过度关注自身导致的结果,所以反复去医院检查也确诊不了具体的疾病。
面对老人的痛苦不安,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该如何应对老年疑病症?
1.认知治疗
老人对健康状况有消极评价,对疾病过分忧虑,倍感衰老和无用,这些想法对心理健康是十分不利的。
因此,当老人察觉身体不适时,我们应该站在老人的角度看问题,从老年人的生理特征入手,运用关怀、同情而又通俗易懂的言语向其说明心理与疾病的关系,实事求是地向老人解释病情,这样可以缓解恐惧心理,从而解开郁结在心中的疑虑。
另外,与老人多多交流,帮助他们理解新鲜事物,保持乐观,以积极的心态对待生活。
当然,还可以根据老人的自身条件和兴趣,鼓励他们学习和参加一些文化活动,如阅读、写作、绘画、书法、音乐、舞蹈、园艺、棋类等,可以开阔视野,陶冶情操,丰富精神生活,减少孤独、空虚和消沉之感,还是健脑、健身的有效手段。
2.户外活动
人际圈缩小,一方面会造成老人对外界事物的感受度降低,家庭以外的生活仿佛都是陌生的,可能催生过度的自我保护;另一方面,如果老人天天围着锅碗瓢盆转,容易感觉自己无用,独自闭塞在家,更容易多疑。
所以,我们应该鼓励老人多参与户外活动,与同龄人多沟通和交流,这样可以促使身心愉悦,减少对疾病的疑虑和担心,使病情得到控制。
3.药物治疗
如果老年疑病症患者的病情较顽固,也可以在心理治疗外,通过药物辅助治疗以稳定病情。
4.家庭支持
家人应常伴疑病老人左右,给予信心和关心,使患者保持愉快的心情,这对缓解病情有很好的帮助[2]。
老人对自己的身体健康持重视态度是必要的,但无须随意猜疑,如果发现患上疑病症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老人的身体确实不能与年轻时相比,但是心态很重要。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有益身心的活动对老人的身心健康有很重要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