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频道 > 健康新闻 > 正文

清明养生丨柔肝健脾 清降火气

2022-04-05 15:30 来源: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
分享到:

《黄帝内经》“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清明时节,处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此时万物皆显、草木吐绿,清洁明净,正值气候逐渐转暖之时,是清气上升的时节,此时养生贵在与自然同气相求,讲求人之阳气生发。海慈医疗集团本部干部保健科主任魏陵博提醒市民,清明时节要顺应天时,柔肝健脾,清降火气。

海慈医疗集团推出二十四节气养生药膳,为您的健康养生保驾护航。

一、早睡早起顺时作息

清明时节,大地渐暖,此时养生保健重在与自然同气相求。中医认为“久卧伤气”,坐卧时间过长,会影响到气血的循行,扼杀阳气,而熬夜太晚,也会耗杀阳气。因此,起居方面要做到早睡早起,顺应人体阳气生发的规律,以免对身体健康造成消极影响。清明时节,人们应有意识地顺时调整作息,于辰时起床为宜。辰时是上午7时至9时,此时属胃经最旺,如不早起会导致阳气欲发而不能发,化为内火上扰心肺及脑,可引起心躁、喉干、头昏、目浊等不适。因此,尽量把作息时间向前调,早起后积极进行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不仅能舒筋活络、畅通气血,还能畅达心胸、怡情养性、增强抗病能力。

清明时节宜“被发缓形”。“被发”就是指生发时不要有约束,类似于不把头发扎起来而随其披散,以此适应生发之机。“缓形”就是在形体上也不要有约束,穿着宽松的衣服。此外,春天是主肝的季节,肝对应的颜色是青绿,春天的打扮也可以向蓝和绿靠拢。

二、春动生阳

清明时节气候潮湿,容易使人产生疲倦嗜睡的感觉,俗话说“春动生阳”,因此,春末更要注意多动,选择动作柔和的锻炼方式,如太极拳、八段锦、瑜伽等。

清明还有踏青、放风筝、荡秋千等放松身心的中轻度体育活动。在风和日丽的春天,可在空旷人少的室外适当跑步跳跃,可以疏通冬日的气血积郁,让精神压力得以缓解,使心胸开阔,心情愉悦,更能使人体正气增强,提高对疾病的抵抗力。通过锻炼可将郁结、刚烈的肝气舒展出来,但运动过程中切忌过度出汗,以调养五脏。  

三、饮食清补慎食“生发”

四季不食脾,尤其在农历一年中的三月、六月、九月及十二月,都不宜对脾进行过度的进补。而此时肝脏仍处于极其旺盛的状态中,所以清明饮食养生还应避免补肝过度。清明时节应忌食“发物”,即中医所指动风生痰、发毒助火助邪之类的食品,可适量多吃具有祛痰、健脾、补肾、养肝、柔肺功效的食物,如笋、荠菜、菠菜、韭菜、山药、鸡肉、鸡蛋、鹅肉以及苹果、橘、桃、梨等。

1、多吃“柔肝”的食物

中医学认为“春与肝相应”,清明时节应多吃“柔肝”的食物,饮食宜温,以清补为主。如荠菜、山药、菠菜、韭菜、银耳、大枣等。

2、多吃“祛湿”的食物

由于清明雨多湿气较重,在饮食上要注意选择一些温胃祛湿的食物,如白菜、萝卜、芋头等。

3、慎吃“生发”的食物

所谓“发物”,从中医角度上是指动风生痰、发毒助火助邪之品,如海鱼、海虾、海蟹、咸菜、竹笋、毛笋、羊肉、公鸡等。中医认为,清明正值肝阳上升时节,故不宜进食“发物”。有慢性病的人更要尤其注意。

四、舒畅情志

立春之后体内肝气随着春日渐深而愈盛,在清明之际达到最旺。清明时节,人也往往容易伤感。从中医来讲,七情不畅也可影响肝的疏泄和阳气的升发,从而导致五脏的功能紊乱,最终导致疾病的发生。因此,还要注意情志的舒畅,可外出踏青赏花,以舒畅情志。

五、防范慢性病、过敏性疾病

春分节气是一年中天地间阴阳变化的初期,到了清明发展为阳气的旺盛时期,如同人体的青壮年期,活力四射,充满生机,因此这是补阳气的最好时节。故清明时节适宜葆养阳气,打好一年健康的根基,尤其对慢性病患很有益处。

中医认为“动则生阳”,这段时间可以在阳光明媚的天气里增加户外运动,多晒太阳,注意防范潮湿和风邪的入侵。

需要注意的是,清明时节还是花粉过敏症的高发期。此时,植物花粉、柳絮等随风飘扬,极易引起过敏体质的人发病,产生鼻塞、打喷嚏、眼睛奇痒、怕光流泪等症状;有的人皮肤上出现了一团团的风疹块,严重者还会有胸闷、憋气等现象。因此,有过敏体质的人到野外扫墓或者踏青时,应尽可能避开鲜花盛开的地方,必要时还应备些抗过敏药。过敏性人群应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尽量躲避花粉,防止过敏性疾病的发生。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相关新闻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