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灰指甲,一个传染俩”这一经典广告词,简洁明了地突出了灰指/趾甲会传染这一特点。
灰指/趾甲在治疗上具有迁延不愈的特点,很多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感到心灰意冷,尤其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灰指/趾甲成了“磨人的小妖精”。
灰指/趾甲从何而来?
灰指/趾甲又称甲癣,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病症,病因是真菌感染,见于各年龄段人群,家庭成员间会相互传染。
真菌是一种常与细菌共同存在的病原体,温暖、潮湿环境非常适合繁殖,可存在于身体任何部位。而脚趾总是在温暖潮湿的鞋内,更易被真菌感染,因此灰“趾”甲远多于灰“指”甲。此外,经常受外伤的指/趾甲也容易被真菌感染,而健康的指/趾甲不易被感染。
指/趾甲感染真菌还与遗传、糖尿病患者局部动静脉循环和淋巴回流障碍、周围神经性疾病等因素有关。股癣、脚癣等癣菌病也能引起灰趾甲。真菌感染往往从一个或数个指/趾甲末端的甲襞下开始,出现白点或黄点。随着时间推移,迁延到指/趾甲下,指/趾甲变黄或变褐色,还会出现增厚、畸形以及边缘毛糙等症状,但通常不会影响整个指/趾甲。常见的病情表现:甲下角化过度、甲癣、远端甲真菌病、甲脱落、甲处有气味、甲表面有坑。
灰指/趾甲青睐这些人
临床发现年龄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糖尿病患者、免疫系统功能低下、下肢血液循环差、戴人造指/趾甲的人、有指/趾甲受伤或甲周皮肤损伤的人等都是灰指/趾甲的高发人群。
人们去卫生条件较差的公共澡堂或泳池也有较高的感染风险。灰指/趾甲看似是小病,其实它还存在感染复发、感染永久存在、感染指/趾甲变色、感染扩散到其他部位(甚至血液)、合并皮肤感染(蜂窝织炎)等疑难问题。
为何糖尿病患者难逃灰指/趾甲
糖尿病患者,特别是血糖控制较差的患者,由于机体组织长期处于高血糖环境,其末梢神经受损,手指、脚趾末端血液循环障碍,都会使身体表皮防御功能低下,极易感染真菌从而发生灰指/趾甲。
同时,糖尿病患者的足部较为脆弱,更容易被真菌钻“空子”。相关调查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感染灰指/趾甲的概率为26.2%,与相同年龄、性别的无糖尿病的患者比较,其灰指/趾甲发病率高出2.77倍,还发现1/3的糖尿病患者灰趾甲发生在脚的趾,且容易导致继发性细菌感染。
灰指/趾甲事不小,遇上早治疗
灰指/趾甲看上去是小问题,可一旦患病也应及时就医,让医生判断是否需要治疗,切不可大意耽误了病情。
在常规治疗上,通常不建议使用非处方药,临床上常见患者使用各种药膏疗效欠佳,而且容易迁延不愈。此外糖尿病患者的真菌感染常深入甲根、甲床,甚至可能局部进入血液,仅选择局部涂抹药物或药物浸泡方法治疗灰指/趾甲,几乎没有治愈的可能。
其他抗真菌治疗,如抗真菌指甲油或外用溶液的治疗方法通常也都无效。相反,医生可能会开口服抗真菌药物,为了提高灰指/趾甲的治愈率,糖尿病患者一般比正常人需要多治疗一个疗程,严重的患者需要直接拔除指/趾甲,直到新指/趾甲长出且无感染存在。
不同真菌感染类型、感染程度导致患者用药和治疗时间都不同,治疗不能保证彻底清除真菌感染,几乎一半人会复发,真菌感染并发症也可能会发生,所以患者自身必须要重视治疗后的防护工作。
在治疗灰指/趾甲的同时,应注意控制血糖,尽量将血糖控制在良好的范围内。同时应补充B族维生素营养末梢神经,改善末梢循环,提高手指、脚趾的抗菌能力。日常应注意手、足的护理,避免指/趾甲的损坏。
生活细节之处防灰指/趾甲
灰指/趾甲在治疗过程中除了要严格遵循治疗方案,糖尿病患者尤其是糖尿病足高危人群更应在日常生活中做好预防工作。预防灰指/趾甲要从细节方面做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糖尿病患者要养成勤换鞋子的习惯,保持鞋内的干爽清洁。选购鞋子时,男士不要选择鞋底较窄、不透气的鞋子,而女士则应尽量避免尖头的、将脚趾裹得很紧的鞋子。
2.平时仔细修剪指/趾甲,保持干净以预防感染,同时避免指/趾甲周围的皮肤损伤。
3.接触到被污染的物品要彻底地洗手、洗脚。
4.洗脚后要用棉布擦干脚,尤其是趾缝之间。
5.找规范的医疗机构进行足部护理或修剪。
6.修剪指/趾甲时使用自己的工具。
7.避免在公共场所赤脚以及公共澡堂洗浴。
8.尽量不用人造指/趾甲或涂抹指/趾甲油。
健康提示
如果您去修脚店或美容店修剪指/趾甲或做足部护理,一定要预先问那里的职员,护理工具是如何进行消毒的?多长时间消毒一次?不消毒或者消毒不够的锉刀和指甲钳会引起真菌传染!为了自己的身体健康,请大家务必要选择正规的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