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暑假,“神兽出笼”,无论城里的水上公园,还是乡间的池塘小溪,到处都有孩子们玩耍的身影。暑期是孩子们水上游玩的高峰期,也是溺水事故的易发期。近日,教育部就特别发出暑期中小学生活提示,要求加强个人安全意识与责任,不去无安全防护的水库、河流、湖泊、池塘等野外水域游泳或戏水,预防溺水。
警惕这个暑期“杀手”!
世界卫生组织2021年4月公布的数据显示,每年世界各地溺水死亡数约为23.6万例。溺水已是世界各地非故意伤害死亡的第三大原因,占所有与伤害有关死亡的7%。在中国,溺水是1-14岁儿童伤害死亡的主要原因。每年暑期,各地接连发生儿童溺亡事故,都在为我们敲响警钟。今年,联合国通过首个全球预防溺水决议,并将每年7月25日定为世界预防溺水日。未雨绸缪,防患未然,暑假里,这节防溺水“必修课”,孩子和家长都不能缺席。
儿童溺水高危年龄段为1-4岁和11-14岁
首都儿科研究所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余良萌介绍,“儿童溺水的高危年龄段为1-4岁和11-14岁,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发生溺水的高危地点不同。”家里的脸盆、水缸、浴盆,户外的水渠、池塘、水库,湖泊江河等等都是儿童溺水高发地。“一些管理不规范的泳池和戏水场所也是儿童溺水的高发地点。”
体力不支、腿部抽筋,遇到危险怎么?
假期戏水,孩子们很有可能遇到难以预料的危险情况。出现溺水的紧急状况,首先要保持冷静,尽量露出口鼻,迅速举手呼救。避免碰到身体抽筋的状况。但对于儿童来说,自救是相对困难的,一旦发生溺水需要家长等监护人进行紧急的救援。
意外发生,救人刻不容缓!
作为家长,要掌握相关的急救知识和技能。
发现儿童溺入水中,抢救者要从背部将孩子的头托起,使其面部露出水面,将儿童拖上岸。到安全区域后需尽快清理溺水者口鼻腔中的污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同时及时给孩子保暖、进行心肺复苏并尽快就医。不建议进行头低脚高位控水的排水疗法及海姆立克法。医生提醒,部分儿童可能存在迟发性溺水(二次溺水)的风险。“一定要密切关注溺水孩子的生命体征,紧急做好处理。”
避免溺水,预防是关键
医生建议,儿童暑期游泳应该到正规场所,穿好护具,做好热身运动,在专业教练指导下活动。不在游泳时争强好胜、大胆逞能,不在饱食、生病、体力不佳时游泳等。游泳必须有成人专心且近距离的陪护。家长们一定要放下手机,不让孩子离开视线范围。家长平时要多向孩子传授预防溺水的知识,掌握急救知识和技能,避免儿童溺水的悲剧一再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