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频道 > 健康新闻 > 正文

冬病夏治 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中医专家为您讲解冬病夏治与三伏贴

2021-07-19 15:17 来源: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
分享到:

三伏天是冬病夏治的最佳时间,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王成喜为大家详细讲解冬病夏治与三伏贴。

穴位贴敷在我国应用历史悠久,具有操作简便、适应症广等特点,属于冬病夏治的治疗方法之一。近些年来,随着冬病夏治穴位贴敷(以下简称“三伏贴”)日益推广普及,成为夏季开展的重要医疗活动之一。

“三伏贴”主要适用于反复发作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也可用于以反复发作、冬季加重为临床特点,中医辨证为寒证的其它疾病。

何谓冬病?缘何夏治?

冬病,是指在寒冬季节容易发作或病情加重的疾病。此类疾病都有虚证、寒症的共同特点,患有“冬病”的人多属于阳虚体质。

夏治,三伏天肌肤腠理开泄,选取穴位贴敷,药物最容易由皮肤渗入穴位,通过经络气血直达病所,祛除体内陈寒,并为肌体储备阳气。阳气充足则疾病易发季节不易被寒邪所伤。

冬病夏治的理论依据

从阴阳五行论冬病夏治:

从冬至开始,阳气开始复生,阴气开始消退,到夏至,阳气的盛复达到了顶点,同时阴气的消退也趋于尽头;从夏至开始,阴气开始复生,阳气开始消退,到冬至,阴气的盛复达到了顶点,同时阳气的消退也趋于尽头。根据阴阳制约关系,在夏季三伏天,阳气最旺和体内寒凝之气易解之时,扶益阳气,可达到祛寒目的,从而使失衡阴阳达到稳态。

冬病夏治的方法

冬病夏治的方法很多,有针灸、拔罐、刮痧、推拿、穴位贴敷、薰洗等多种外治法,尤以穴位贴敷、化脓灸运用最多。内服药有汤剂、丸剂、片剂等。还有药膳、食疗和体育疗法等。

何谓三伏贴?

三伏贴是冬病夏治的方法之一,它是在三伏天对穴位进行药物贴敷的一种治疗方法,属于天灸的一种。源自清初张璐著的《张氏医通》。

三伏天贴敷的时间是指初伏、中伏、末伏三个庚日,在时间治疗学上,中医认为庚日属金,以五行而论,与肺相配,为驱散内伏寒邪最好节气日期。

三伏贴作用机理研究

现代研究发现,药物贴敷后可使局部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药物透过表皮细胞间隙并经皮肤本身的吸收作用,使之进入人体血液循环而发挥明显的药理效应。透皮吸收后,通过激发机体的调节作用,使其产生抗体,提高机体免疫能力,增强体质。还可能通过神经-体液的作用而调节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的功能,改善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兴奋性,血清中的IgG、IgA含量得到提高,从而增强机体免疫力,降低机体过敏状态。

药物贴敷于皮肤,不经过肝的“首过效应”和胃肠道的破坏而直接作用于人体,且皮肤间层具有储存特性,使药物浓度曲线趋于平缓,避免了口服或注射给药途径表现出的时间-血药浓度曲线的峰谷现象。同时结合腧穴特殊性能,发挥较强的药效作用,维持较长的药效时间。

适应症及穴位选择

呼吸系统疾病:冬季容易发作的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过敏性鼻炎等患者,以及怕冷、怕风、反复感冒的虚寒体质患者。可选定喘、大椎、风门、肺俞、脾俞、肾俞、膏肓等穴。

小儿疾病:反复呼吸道感染、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慢性咳嗽、消化不良、遗尿等。选用关元、膏肓、气海、足三里、肾俞、肺俞、天突等穴。

消化及腹部疾病:慢性胃炎,胃溃疡,胃胀,胃痛,胃肠功能紊乱,慢性腹泻,痛经。可选中脘、下脘、天枢、神阙、足三里、气海、脾俞、胃俞等穴。

骨关节疾病: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引起的各种颈、肩、腰腿痛,以及产后身痛等。可选疾病部位或者临近的穴位以及曲池、足三里、外关、阳陵泉等穴。

禁忌症及注意事项

禁忌范围

贴敷局部皮肤有创伤、溃疡、感染或有较严重的皮肤病者,应禁止贴敷。

孕妇腹部、腰骶部以及某些可促进子宫收缩的穴位,如合谷、三阴交等,应禁止贴敷,有些药物如麝香等孕妇禁用。

对药物或敷料成分过敏者禁用。

慎用范围

艾滋病、结核病或其它传染病者慎用。

支气管扩张、糖尿病、血液病、恶性高血压、严重心脑血管疾病、严重肝肾功能损害、恶性肿瘤慎用。

病情发作或加重期慎用。

注意事项

贴敷当日尽量避免运动,减少出汗,注意局部防水,贴敷的局部皮肤不要擦洗,以免导致破溃、感染、甚至影响下次贴敷。

避免在温度过低房间久留,也不要让电扇或空调直吹贴敷的穴位。

贴敷期间禁食生冷、海鲜、辛辣刺激性食物。

皮肤反应

贴敷后局部皮肤可出现潮红、轻微红肿、小水泡、微痒、烧灼感、色素沉着等情况,均为药物的正常刺激作用,不需特殊处理,但应注意保持局部干燥,不要搓、抓局部,也不要使用洗浴用品及涂抹其他止痒药品,防止对局部皮肤的进一步刺激。若出现情况以下异常情况,应及时进行处理。

贴敷药物后,局部出现热、凉、麻、痒或轻度疼痛属正常现象,如贴敷处有烧灼或针刺样剧痛,难以忍受时,可提前揭去药物,及时终止贴敷。

皮肤过敏可外涂抗过敏药膏,若出现范围较大、程度较重的皮肤红斑、水泡、瘙痒现象,应立即停药,进行对症处理。出现全身性皮肤过敏症状者,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处理。

皮肤出现小水泡,可表面涂以甲紫(龙胆紫)溶液,任其自然吸收。水泡较大者,可先用消毒针从水泡下端挑破,排尽泡液,或用一次性注射器抽出泡液,然后涂以龙胆紫溶液收敛,破溃水泡处也可涂以消炎软膏,外用消毒敷料包扎,以防感染。

如果水泡体积巨大,或水泡中有脓性分泌物,或出现皮肤破溃、露出皮下组织、出血等现象,应到皮肤科或烧伤科对症治疗。

贴敷时间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从每年入伏到末伏,每7-10天贴一次,每次贴3-6小时(成人),贴敷时间多依据选用的药物、体质情况而定,以贴敷者能够耐受为度。对于老年、体质偏虚者贴敷时间可以适当缩短。

小儿贴敷

小儿皮肤娇嫩,药物的选择和药量上都应与成人区别,药量不宜过大,贴敷时间也不宜太长,年龄低一些的孩子一般为2小时,年长的孩子为2-4个小时。

贴敷疗程

“三伏贴”并非是立竿见影的治疗方法,许多疾病需要连续治疗三年或更长的时间才能见效。因此以三年为一个疗程,视患者病情变化决定。同时,在治疗期间不建议停服治疗药物!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相关新闻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