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频道 > 健康新闻 > 正文

夏至后脾胃疾病易发作,调养得当全家安康

2021-06-23 15:19 来源:中国医药报
分享到:

夏至后重脾胃调养

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主升清,胃主降浊。脾胃纳化协调、升降相因、燥湿相济,共同完成食物的消化、吸收和水谷精微的输布。夏至时节阳气最盛,阴气初生,是脾虚湿困等脾胃系病证的多发季节。

和脾胃,重在调补,补其虚

夏至时令,气候开始明显炎热,且雨水增多,湿热并重是此季节的特点,贪食生冷、喜恋空调低温环境、冷水浴最易伤及脾阳。若脾阳损伤,则出现气短乏力、纳呆食少、腹胀腹泻等症,形成脾虚证。脾胃虚弱者的胃形态呈无力型,肠运动加速,体内胆汁酸同粪便一同排出体外,是引发腹泻、痞满、消化吸收功能障碍的主要病理变化。

中医学讲:“外热之极,当避溽蒸,而不可触冒寒气。以寒则闭敛,气不得泄也。”天气越来越热,出汗也越来越多,不妨饮用一杯热茶,因为热茶有利于汗腺排汗,可达到散热的效果,而且茶味苦涩,可清体内火热,收敛体内津液,自古以来是解暑热之佳品。除此之外,还可饮用绿豆汤等平和的饮品来解热。

祛其湿

夏至时,雨水逐渐增多,空气湿度逐渐增大,若不慎淋雨,或久居潮湿的房屋,湿邪就会趁机从皮肤毛孔而入,由于湿邪为弥漫之气,易困脾,脾主肌肉,故可出现肌肉酸痛、沉重及疲乏感。

湿邪困脾还易导致腹泻,这类人群可能自身就是气虚体质,平素怕凉体弱,再加上外感湿邪,内外相应,脾胃不能正常运化,就会出现腹泻。

还有一些年轻女性,本属寒性体质,平素瘦弱、怕凉、痛经,此时若贪食冷饮,脾胃无法运化寒凉之品,加之外部湿气弥漫,很容易形成寒湿留在体内,造成寒热失调、白带增多、人困体乏等症状。

在此时节,可以食用扁豆、薏米粥等祛湿的食物,少吃油腻的食物,长期居住在南方的人可以适当吃些辛辣食物。

调其气

脾胃居中焦,为全身气机升降之枢纽。脾气宜升则健,胃气宜降则和,升降有序,气机条畅,以完成人体升清降浊的循环往复。夏至多发的功能性胃肠病和胃肠动力疾病,因胃肠内容物蓄积,细菌大量繁殖,可能引起菌群失调,肠道菌群移位引起内毒素大量释放,进一步加重胃肠动力障碍,临床以腹胀、腹痛、恶心、呕吐等为特征,属中医学“痞满”“胃脘痛”“腹痛”范畴,治疗宜采用芳香醒脾、理气和胃中药复方,重在调畅气机,恢复脾胃升降功用。

理中州,不忘疏肝

只有脾胃相互配合,才能消化水谷,吸收精微,输布全身以滋养组织器官,保证人体生长发育的需要,帮助机体顺应自然界的变化,增强应变环境、抵抗疾病的潜能,是防病、治病的关键。

夏至后不久就进入伏天,三伏天是一年之中最炎热的时期,容易中暑、热中风。因此,从夏至开始,就要开始注意防热、防湿,并抓住一年中阳气最盛的时候,适当温补,养护脾胃。

夏至后吃什么

▲吃苦瓜

夏时心火当令,心火过旺则克肺金,根据五行(夏为火)、五脏(属心)、五味(宜苦)的相互关系,味苦之物亦能助心气而制肺气。苦瓜不失为夏至后最适宜的养生蔬菜。

▲吃葱蒜

《本草纲目》中有大蒜、大葱“通五脏,达诸窍,去寒湿,避邪恶,消肿痛,化瘕积肉食”之效。所以在夏至后饮食中多吃葱蒜,可减少传染病的发生。

▲多吃醋

醋中含有大量的有机酸,不仅使醋的酸味醇厚,还是抑制各种细菌生长的天然能手,帮助人体预防胃肠疾病。

夏季吃醋的益处很多,夏至后多吃醋可健脾开胃,促进食欲;还可提神醒脑,抗疲劳。

立夏后多吃醋可降血压。醋中所含矿物质钾能排出体内过剩的钠,预防高血压、动脉硬化等。

爱美女性立夏后多吃醋可养颜美容。醋能促使人体的酸碱平衡,美容养颜,如加入花果、蜂蜜等,效果更好。

▲多喝汤

当人出汗比较多,体液损耗比较大的时候,多喝汤既能及时补充水分,又有利于消化吸收。简单易学的“防暑汤”如山楂汤、绿豆酸梅汤、金银花汤、西瓜翠衣汤等。

▲多饮茶

炎热天喝温茶水,温茶能降低皮肤温度1-2度,而冷饮只能使口腔周围变冷;喝茶者感觉清凉舒适,渴感全消,而喝冷饮者,周身不畅,渴感未消。如能在温茶中适当加点盐,以弥补出汗过多而丢失的盐分,对预防中暑更有裨益。

▲多吃粥

在炎热的夏季,人的肠胃因受暑热刺激,功能会相对减弱,容易发生头重倦怠、食欲不振等不适,重者还会中暑。因此,夏季喝消暑保健粥则是饮食调理措施之一,如绿豆粥、金银花粥、薄荷粥、莲子粥、荷叶粥、莲藕粥等。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相关新闻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