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频道 > 正文

医养结合“青岛模式”在全国叫响,人均期望寿命80.9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018-09-25 10:31 作者:赵波 来源:青岛日报
分享到: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人民身体健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任务。2018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视察时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扭住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就业、教育、收入、社保、医疗、养老、居住、环境、食品药品安全、社会治安等问题,扎扎实实把民生工作做好。

殷殷嘱托,催人奋进;蹄疾步稳,重在落实。

改革开放40年来,青岛的卫生事业建设与发展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彻底扭转了医疗资源贫乏和布局不均衡的落后局面,有效解决了广大市民的就医问题,初步建立了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目前,青岛市已具备学科齐全、功能完善、技术全面、水平先进、质量上乘、服务优良的疾病预防控制、应急医疗救治体系和卫生监督体系,居民医疗保健需求不断得到满足,健康水平显著提升。

医改攻坚,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

多种大病药物纳入医保,为患者减轻就医负担

“青岛的医保政策很好,大部分的靶向药物已经纳入医保,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患者负担。”青岛海慈医疗集团血液科副主任范传波告诉记者,原来某种骨髓瘤靶向药物一个疗程要花费四万多元,现在由于该药物纳入医保,再加上药品本身也在降价,同样一个疗程,患者只需花费两三千元即可,节约成本达九成。

2017年1月1日起,青岛在全国率先实施了全民补充医疗保险制度,将部分重特大疾病患者使用临床必需、疗效显著、价格昂贵、不可替代的41种特殊药品和医用耗材纳入保障范围。2017年9月1日起,根据国家、山东省有关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调整要求,27个特药特材品种转入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予以保障。按照山东省人社厅相关文件要求,自今年8月1日起,我市在原特药特材保障范围基础上新增14种,新版补充医疗保险目录管理品种共计28种。

为切实解决困扰百姓的看病贵、看病难问题,2013年2月,我市启动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即墨区人民医院和原胶南市中医院等8所试点医院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2016年,青岛成为国家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市。2017年全年出台医改配套文件39个,全力推进年度重点任务落实,医疗卫生服务质量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进一步提升。

分级诊疗,是推动医疗资源下沉、改革群众看病难的有效途径。目前全市已组建起6个医疗集团、9个专科联盟、12个检查检验中心和30个医联体(医共体),覆盖全市342家医疗机构,全年共下派2913名市级专家到基层,为市民在家门口提供诊疗服务5.8万人次。

加强公立医院医疗费用控制管理,2017年,全市医疗费用增幅为7.65%,达到了国家10%以内的控费要求。在全国率先成立了医用耗材管理质量控制中心,加强医用耗材采购、使用全程监管。通过取消药品加成和网上集中采购、联合采购,每年为群众节省药品、医用耗材支出21亿余元。

病有良医,市民健康水平明显提升——

人均期望寿命提升到80.9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6岁

“现在你感觉有没有哪儿不舒服的?一会儿再帮您看看褥疮,指导一下家属怎么护理。”日前,王哥庄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团队负责人黄燕燕耐心地向辛相和问询病情,而这样的上门服务已经不是第一次了。75岁的王哥庄街道西山社区居民辛相和因脊椎受伤,手术后需要长期留置导尿管,且每半个月须更换新管,但因行动不便,去医院换尿管成为了一家人的难题。刚刚签约的家庭医生,为他们解决了这个难题。“预约上门服务,这种服务真是太周到了。”辛相和说。

在全省率先出台《青岛市规范和加快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实施方案》,对患有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的签约居民免费提供7种基本药物。目前,全市共组建1470个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向150万签约居民提供个性化签约服务。

医疗资源的优化升级和卫生服务质量的不断提升是市民健康的基本保障。2017年,全市三级甲等医院达11家,社会办医疗机构达到2983家。全市重点卫生工程投资达到73.54亿元。我市与6个全球知名医学中心开展技术交流合作,同哈佛医学院、中国中医科学院等34家高端医疗机构开展项目合作,引进高层次医学人才。强化院前服务体系建设,我市开工建设了16个院前急救站,同时具备了航空医疗救援服务的能力。

作为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我市实施“十百千万”工程,柔性引进8个国医大师团队,建立56个知名中医药专家工作室和全国知名中医药专家门诊;启动实施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三五”行动计划,市政府与中国中医科学院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114个国医馆、152个中医专病(专技)特色门诊为百姓提供中医诊疗服务。

1991年,青岛市提出“八五”期间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2岁以上。经过二十多年的快速发展,2017年,我市人民健康水平和人口素质明显提升,人均期望寿命达到80.9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6岁,列全省第一。

医养结合,创建全省示范市——

实施医疗护理保险制度,医养结合“青岛模式”在全国叫响

“我们康居楼住的老人,一半是生活无法自理的失能失智老人。”青岛中康颐养护理院护理员王晶焱告诉记者,失智老人最让护理员操心,前一秒钟还很温顺,后一秒钟就会突然闹起情绪来。

去年1月,我市试点将失智老人纳入长期护理保险保障范围,设立“失智专区”。一年多来,“失智专区”不仅解决了重度失智老人“医院不能养、养老院不能医”的两难困境,也让他们的家庭得以喘息,缓解了长期照护的身心负担。

作为国家确定的第一批一样结合试点城市,近年来,青岛建立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融合发展、全面覆盖”的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形成了“医中有养、养中有医、医联结合、养医签约、两院一体、居家巡诊”六中医养结合类型,多方联动,融合发展,初步实现了医、养、康、护一条龙服务。2017年六种类型共服务入住机构老人11801人,服务居家老人80.25万人次,已有1万余名老人经过康复训练恢复或部分恢复自理能力。截止到2017年底,全市共有医养结合服务机构近700家,有500多家医疗机构开设了老年绿色通道,为老年人提供医疗服务,医养结合“青岛模式”在全国叫响。今年4月1日起,我市还创新实施“全人全责”长期护理保险制度,首次将职工基本生活照料纳入保障范围。据了解,我市自长期医疗护理保险制度实施以来,为失能、失智老人提供医疗和生活护理,累计近5万老人受益,支出护理保险资金12亿元。

四十年筚路蓝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锐意进取、埋头苦干,在全面推进健康青岛建设的道路上,青岛正迈出坚实的脚步,为提升人民健康水平,为把青岛建设得更加富有活力、更加时尚美丽、更加独具魅力作出更大贡献。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记者赵波)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相关新闻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