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频道 > 健康新闻 > 正文

康复大学青岛中心医院成功实施青岛首例脑机接口8触点双靶点脑起搏器手术治疗复杂症状帕金森病

2025-08-13 11:46 来源:康复大学青岛中心医院
分享到:

近日,康复大学青岛中心医院神经外二科靳峰教授团队为一名饱受肢体“抖”动、“冻”结步态困扰的帕金森病患者,成功实施了青岛首例脑机接口8触点双靶点脑深部电极(DBS)置入手术。该手术同时改善患者复杂帕金森病症状及冻结步态,为众多复杂症状帕金森病患者提供了崭新的治疗方案,也为特发性震颤等运动障碍性疾病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七年抗争:帕金森病患者陷入绝望

患者刘女士(化名)与帕金森病抗争多年。7年前,她左上肢出现“搓丸样”震颤,紧张时加重,入睡后消失;4年前症状加重,上肢震颤累及到右侧,伴随肢体僵硬,系扣、持筷等精细动作变缓,行走时起步困难、步幅缩小、转身缓慢,还出现嗅觉减退、焦虑、睡眠多梦、说梦话及情绪低落等问题。

2021年,刘女士赴北京就诊,被确诊为“帕金森病”,开始服用“美多巴及盐酸金刚烷胺”等药物。但随着时间推移,药物效果逐渐减弱,还频繁出现“开关现象”——“开”期时药物起效,患者可正常活动;“关”期时药物作用减退,肢体突然僵直、无法运动,如同断电。

近半年,刘女士症状进一步加重,除典型的行动迟缓、肢体震颤及僵硬外,还受冻结步态折磨:双脚像被“冻”在地面,转身困难,多次摔倒受伤。这严重限制了她的行动自由,大幅降低生活质量,让她陷入绝望,甚至产生轻生念。

精准手术:八触点脑起搏器攻克难题

近日,刘女士在家人陪同下来到康复大学青岛中心医院神经外二科就诊。考虑到患者病程长、症状重,传统药物和4触点脑起搏器虽能缓解震颤、僵直等症状,但对中后期帕金森病患者的冻结步态改善有限,科室靳峰教授团队联合神经内科等进行充分的讨论后,提出双靶点联合刺激(STN+SNr)的优化治疗方案,并决定为患者实施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 8触点双靶点脑深部电极(DBS)置入手术,来同时改善患者的“抖”“冻”“僵”症状。

手术在精确的立体定向仪引导下进行,如同在脑内进行一场精密的“绣花”。靳峰团队凭借丰富的经验和高超的技术,将脑起搏器刺激电极毫厘不差地送达预设靶点——丘脑底核(STN)和黑质网状部(SNr)核团。与传统4触点电极相比,本次使用的8触点电极拥有更多的刺激触点、更长的电极跨度,从而拥有更多靶点的选择空间和更多种刺激参数的组合。这如同拥有了更精密的“调控钥匙”,未来在为患者进行术后程控(参数调节以达到改善患者症状的目的)时,能够实现更精细、更个体化的调控策略,特别是能更有效改善针对常规STN刺激效果不佳的冻结步态、姿势不稳等中轴症状。

术中测试显示,脑起搏器置入后立竿见影地缓解了患者的僵直、震颤等症状。术后影像学确认电极位置精准无误。目前患者恢复良好,即将彻底摆脱多年的“抖”“冻”“僵”困扰。

“我们将密切随访患者,通过精细的术后程控,彻底让患者告别‘抖’‘冻’“僵”困扰,让患者重新获得完全自理生活的能力。”靳峰表示。此例手术的成功是康复大学青岛中心医院在功能神经外科,尤其是神经调控领域持续深耕的成果。未来,医院将继续致力于引入和应用国际前沿技术,为更多帕金森病、特发性震颤等神经系统疾病患者提供高水准、个体化的诊疗服务,照亮更多“抖”“冻”“僵”人生。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相关新闻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