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频道 > 健康新闻 > 正文

游客在崂山晕倒,青岛市急救中心视频连线指导现场群众合力急救

2025-02-13 09:11 来源:青岛市急救中心
分享到:

“快点救命啊,我们现在在崂山太清山上,我爸爸晕倒了……脸都发白了……”

2025年2月10日中午,青岛市急救中心接到呼救者来电称家人在登山过程中突然倒地,情况万分危急。值班调度员刘娴立即派出救护车,并第一时间与现场群众建立视频通话、并指导现场人员开展心肺复苏、拿取“AED”(自动体外除颤仪)、现场电除颤等急救操作,在调度员的远程视频电话指导和现场群众的通力配合下,众人合力最终成功挽救患者生命。这是今年以来,青岛市急救中心调度员通过视频连线电话指导成功抢救的第5例心搏骤停患者。

“我向你手机上发送了一条视频链接,你看看收到没有?”“收到了!收到了!”患者家属很快做出回应并通过“企鹅急救助手”小程序与调度员建立实时视频连线:“他这是‘倒气’了!如果附近有自动体外除颤仪,现在派人去取,你拿到后告诉我……仔细听好,我现在教你怎么做胸外按压……”刘娴通过视频实时画面中显示的患者情况看见此时患者正处于叹息样张口呼吸,频率大于8秒以上,这是濒死无效呼吸的表现,必须争分夺秒,立即对患者开展心肺复苏的急救操作!

“快速用力按压胸部,每秒钟至少两次……按照我的频率去做, 1234 1234 1234……”“快去找附近的工作人员,这里肯定有AED!”调度员刘娴一边指导现场群众急救,一边催促周围群众去附近寻找工作人员,拿取“AED”(自动体外除颤仪)。“您的胳膊伸直,不要打弯,用腰部的力量向下按压”,刘娴通过视频观察现场施救者的操作,及时纠正动作,为抢救患者生命提供更加精准、有效的急救指导。

5分钟后,景区工作人员到达现场接手急救,7分钟后,“AED”(自动体外除颤仪)也被送达至现场,刘娴一步一步地指导现场工作人员如何操作“AED”。当设备发出“建议电除颤”的提示音时,刘娴指挥在场人员暂时远离机器,并按照设备的指示执行电除颤操作。随后,继续进行胸外按压、心律分析、再次除颤……再次按压……经过五次现场电除颤和多轮心肺复苏后,“AED”提示不建议继续电击的指示。此时视频画面能够清晰地显示患者恢复有效呼吸,其手部能够移动,心脏按压时患者手部有抵抗动作,标志着复苏成功。

就在这时,沙子口急救站工作人员到达现场,车组医生评估患者病情后反馈患者恢复意识,生命体征平稳,转运途中密切观察病情,并安全转运至就近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事发地点山路崎岖,我们救护车在抵达之前的这段时间,幸亏有“120”调度的及时指导与帮助,现场群众与景区工作人员的大力配合,这对挽救患者的生命提供了极大的帮助!”沙子口急救站工作人员介绍说。

“这是我的本职工作,能够运用我的专业技能挽救一条生命,我感到格外有意义,也深感幸运。我希望每个人都能重视急救知识,在紧要关头也能够帮助他人,为抢救生命争取到最宝贵的救治时间。”调度员刘娴高兴地说。

“120”视频通话功能,让调度员与现场施救者之间建立真实、高效的在线沟通,真正改变呼救者“不敢救、不会救”的难题,该功能在传统电话报警的基础上,市民可通过点击调度员发送的短信链接,启动视频通话。将传统“120”急救电话指导从“用耳听”升级为“用眼看”,通过视频画面,调度员能够第一时间观察现场情况,快速识别患者病情,精准指导呼救者规范施救,确保急救效果,争取急救“黄金四分钟”,为抢救患者生命提供更加有效、有力的保障!

此次救援是青岛“爱心救·5分钟社会救援圈”公益项目在实际救治中的又一次成功实践,该项目由青岛市总工会、青岛市卫生健康委员会、腾讯 SSV、青岛市慈明慈善基金会共同建设,旨在打造一个覆盖全市的快速救援网络,确保市民在突发疾病时能够第一时间得到有效救治。我们相信,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未来的急救将更加高效、精准,生命的奇迹也将不断上演。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相关新闻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