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频道 > 健康新闻 > 正文

生命之初的呵护:共筑母婴健康保护网

2024-06-27 18:56
分享到:

孕期是女性生命中一段特殊而重要的时期,不仅关系到母体的健康,还直接影响着胎儿的生长发育,因此孕期保健问题备受关注。孕前保健(preconception care)和孕期保健(prenatal care)是降低孕产妇和围产儿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减少出生缺陷的重要措施。

本次科普讲座,特邀青岛市市南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主治医师——王晓蕾,为大家带来专题讲座《关爱母婴 共筑健康未来》。

一、孕前需要做什么准备

孕前检查——准备要宝宝前3-6个月,及时去定点服务机构接受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评估影响优生的风险因素。

营养补充——根据医生建议,合理补充叶酸、铁、钙等营养素,为怀孕做好准备。

生活习惯——调整作息,戒烟限酒,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受孕成功率。

二、孕期营养需求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蛋白质需求:孕早期不需额外增加蛋白质,孕中晚期胎儿生长加速,蛋白质需要量开始增加15g/d,主要来源瘦肉、鱼、禽类、豆类等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

脂肪需求:脂肪占总能量的25%-30%,过多摄入会导致超重,易引起妊娠并发症,但长链不饱和脂肪酸已被证实对胎儿大脑和视网膜发育有帮助,所以适当多食鱼类海产品尤其是深海鱼类、核桃等有一定的好处。

无机盐和微量元素的重要性:无机盐中的钙、镁,微量元素如铁、锌、碘等是胎儿生长发育所必须的营养物质,缺乏易导致胎儿营养不良,早期缺乏还易发生胎儿畸形。

维生素和膳食纤维:妊娠中晚期胎儿快速成长需要的维生素也增加;膳食纤维虽然不被人体吸收,但可以减低糖、脂肪的吸收和减缓血糖升高,预防和改善便秘。

三、孕期进行适宜的运动与锻炼

孕期运动的好处:体重管理的重要措施,通过运动能增加肌肉力量和促进机体新陈代谢,促进血液循环和胃肠蠕动,减少便秘,增加腹肌、腰背肌、盆底肌的能力,改善心肺功能,释放压力,促进睡眠。

适宜的运动方式:游泳:减轻孕期体重负担,锻炼全身肌肉;散步:缓解孕期疲劳,简单有效;瑜伽:增强身体柔韧性,缓解孕期焦虑和压力。

运动注意事项:孕妇应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避免剧烈运动,注意运动强度适中,避免影响胎儿健康。

四、孕期心理调适很重要

常见的孕期心理反应:情绪波动、担忧与恐惧、身体形象焦虑。

孕期心理调适的具体方法:

情绪管理——学习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以缓解孕期焦虑和压力。

社交支持——与家人、朋友分享感受,加入孕妇社群,获得情感支持和建议。

专业咨询——如有需要,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进行心理疏导和治疗。

五、孕期进行合理的体重管理

胎儿生长发育需要,孕期激素变化、代谢增加等导致体重增长,需科学管理体重以保障母婴健康。以孕前体重正常的准妈妈为例,孕早期的体重增长应控制在2kg以内,孕中晚期平均每周增重不超过0.5kg,整个孕期增重8~14kg为宜。根据BMI值,合理控制孕期体重增长,确保母婴健康。

六、孕期的检查与监测极为重要

孕早期检查:妊娠开始至妊娠13周末。确认怀孕,评估风险。

孕中期检查:中期妊娠指14~27周末。监测胎儿生长,筛查异常。

孕晚期检查:晚期妊娠指28周及其以后。评估分娩方式,准备分娩。

七、孕期常见疾病与预防

产科危急重症中最严重的并发症——子痫前期,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第二大原因,也是围产儿死亡及婴儿出生缺陷的重要原因之一。据统计,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在全球范围内导致每年死亡近 50000 人,在中国发病率约 10~20%。

所有的育龄期和患有糖尿病的女性进行孕前咨询,有效的孕前咨询可降低或避免健康隐患及经济负担。推荐确诊PGDM或有GDM史的女性进行孕前咨询。

有计划生育的女性在备孕前采取有效的避孕措施。了解计划外妊娠的畸形风险,最大限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个人卫生和保暖,避免产后并发症。

重视孕前血糖的管理,孕前控制血糖接近正常,降低母婴风险。糖尿病性胚胎病与妊娠前10周内的血糖升高成正相关,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6.5%以内,可降低胎儿先天性畸形。孕前有效控制血糖可降低糖尿病女性早产、出生缺陷、围产期死亡率及新生儿入住ICU的风险。

PGDM孕前需多学科管理。建议早期开启眼部检查,定期监测直至产后1年。特异性检查包括肌酐和尿蛋白/肌酐比、血糖,血糖控制可改善妊娠糖尿病结局。

八、分娩准备与产后恢复

孕期无小事,处处要小心:胎动异常、阴道出血、头痛眼花、严重浮肿,短时间内体重增加过多;腹痛;发热;剧烈呕吐,不能进食;心慌、憋气;血压增高(BP≥140/90mmHg);阴道流水等。

分娩过程指导:孕妇应听从医生指导,正确用力配合分娩,保持冷静和信心,相信自己能够顺利度过这个阶段。

自然分娩好处多:避免了手术风险,住院时间短。创口小,新妈妈身体恢复快。有利于母乳喂养成功。有助于促进新生儿呼吸、神经及免疫系统的发育与成熟。

产后恢复建议:

饮食与运动——合理饮食,适度运动,促进身体恢复和乳汁分泌。

个人卫生与保暖——注意个人卫生和保暖,避免产后并发症。

产褥保健——积极调整心态和恢复性生活后注意避孕。

先有快乐的妈妈,才有快乐的宝宝。全然地爱自己,充分相信自己的身体能完美的孕育出新的生命。愿每位准妈妈都能享受孕育生命的美好,诞下健康的宝宝!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相关新闻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