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岁的王阿姨患有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多年,病情一直控制得不错。但每年一入秋,她就开始发愁,瘙痒症状愈发加重,尤其是晚上尤为厉害,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这不仅是王阿姨一个人的困扰,更是许多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患者在秋冬季节面临的共同难题。
为何秋冬季节瘙痒会加重?
其实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瘙痒与胆汁酸盐淤积刺激皮肤神经末梢有关,而秋冬季节空气干燥、湿度低,更会加速皮肤水分蒸发,导致皮肤屏障功能受损,这让原本就敏感的皮肤雪上加霜,瘙痒症状因此更为突出。
除了按照医嘱进行药物治疗外,科学的日常饮食调理也能有效辅助缓解这一症状。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如何通过“吃”来应对秋冬瘙痒。
注意“补水、锁水”,从饮食帮皮肤保水
秋冬皮肤干,光涂保湿霜不够,饮食上也要帮皮肤“补水”和“锁水”:
每天喝够水:建议喝温白开水或淡茶水,每天保持在1500-2000毫升,少量多次喝;少喝含糖饮料、奶茶,高糖会导致体内水分流失、皮肤屏障弱化,进而出现干燥、瘙痒等。
吃点“锁水食物”:多吃富含胶原蛋白和必需脂肪酸的食物,帮皮肤锁住水分。比如每周吃1-2次银耳、桃胶;每天吃10克左右的坚果,或用橄榄油拌蔬菜,补充不饱和脂肪酸,修复皮肤屏障。
避免辛辣,减轻肝脏和皮肤负担
坚决不吃辛辣刺激食物:火锅、辣椒、花椒、芥末、咖喱等要忌口,哪怕是微辣也尽量避免;生姜、大蒜可以少量当调料,但别直接生吃,减少对皮肤的刺激。
“维生素+高纤维”组合,修复皮肤加速剂
摄入足量的脂溶性维生素:重点补充维生素A和维生素E。维生素A能修复皮肤黏膜,比如胡萝卜、南瓜;维生素E能保护皮肤屏障,除了坚果,还可以吃西兰花、菠菜,烹饪时别煮太久,避免营养流失。
多吃膳食纤维:膳食纤维能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排出体内多余的胆汁酸,减轻皮肤刺激。比如用燕麦、糙米代替部分白米饭,每天适当多摄入玉米或红薯,再搭配芹菜、韭菜等粗纤维蔬菜。
“低盐少加工”,避免干燥加重
盐量控制在每天5克内:少吃咸菜、酱菜、腊肉、咸鱼,做饭时可以用葱、姜、蒜、柠檬汁代替部分盐调味,减少盐的摄入。
少吃加工肉制品:比如香肠、培根、午餐肉,这些食物不仅高盐,还可能含添加剂,加重肝脏负担;间接加重瘙痒。
秋冬虽然干燥,但只要选对食物、避开雷区,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患者也能安稳过季,远离干痒困扰!
饮食调理是辅助缓解症状的重要手段,但不能替代正规的药物治疗。如果您的瘙痒症状非常严重,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睡眠,请务必及时与您的主治医生沟通,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