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频道 > 健康新闻 > 正文

腹痛患者求医“谜案”!多学科联手探查,竟是TA在体内“隐身”……

2025-09-25 13:46 来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
分享到:

赵先生(化名)的腹痛已经持续了近20天,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下腹刺痛,和一阵阵的发烧,让他备受折磨。

辗转当地几家三甲医院,检查提示肠道有炎症,但蹊跷的是,多次结肠镜检查的结果却都是“未见明显异常”。抗生素换着打,疼痛却像扎了一样,丝毫不见减轻。

病因成了一个谜。当地医生感到棘手,建议再做个小肠镜。

为了寻求更信任的专家,赵先生来到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消化内科。

接诊医生是经验丰富的消化内科名誉主任耿长新,他仔细翻看一沓厚厚的检查单,眉头微蹙。这么明显的感染指标,多次肠镜却未见异常?

这相互矛盾的结果,太不正常。

尽管多次仔细询问赵先生是否有过误吞异物的经历,但他始终否认。为破解疑团,医生决定在CT检查上,安排一次更精确的腹部增强CT,进行精准探查。

医学影像科执行副主任胡亚彬仔细审视着每一帧图像,终于,在一个细微处抓住了“狐狸的尾巴”。在乙状结肠的右侧肠壁,有一条细长的亮影子贯穿肠壁内外,并且刺入了旁边的肌肉里。

“高度怀疑是异物穿孔!”报告给出了关键线索。

消化内科立刻抓住这个细微的线索,为患者进行了肠镜检查。然而,虽然目标区域已经锁定,但在镜头下只看到肠壁肿胀充血,在肠道内部,异物依然隐藏得天衣无缝。却看不到异物本身。

胃肠镜团队当即判断,异物很可能已经完全穿出肠壁,躲到肠道外面去了!

面对这一难题,青岛医院立即启动多学科会诊,青岛医院消化内科名誉主任耿长新、执行主任彭利军、副主任医师王凤燕、主治医师韩雪和普外科执行主任王德举仔细研判影像后,给出了肯定判断:临床表现和影像证据都指向异物,很可能是牙签或鱼刺这类密度不高的东西。它穿出肠道后,被发炎的组织包裹起来,肠镜自然看不见。

现在,腹腔镜探查是明确诊断并同时进行治疗的最佳选择!

手术室里,普外科王德举主任团队在盆腔深处,发现乙状结肠与侧腹壁紧紧地粘连在一起。当粘连被精细地分离后,真相大白:一根长约7厘米的完整竹质牙签,像一枚钉子般,将乙状结肠前后洞穿!

医生小心地取出异物,修补好肠壁上的微小穿孔。整个过程仅用时一小时。困扰了赵先生近一个月的剧痛,终于彻底消失。术后第六天,他便康复出院。这场持续了近一个月的奔波和焦虑,终于尘埃落定。

一根牙签为何能躲过多次CT和肠镜的“追捕”?

形态隐匿

细长、尖利的牙签在CT影像上本身就不如金属异物显眼,尤其是竹质牙签密度不高,更容易与周围组织影像混淆。

位置刁钻

牙签完全穿透肠壁后,可能“躲”在肠壁外、被周围组织或炎性包裹物覆盖,肠镜的镜头在肠腔内无法直接看到。

炎症干扰

异物引发的局部炎症、水肿和粘连,在影像上可能掩盖异物本身,使得判断困难。

赵先生的成功诊治,彰显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在面对疑难问题时的综合实力,在不迷信既往检查结果的基础上,依托精准的影像分析能力、高效的多学科协作模式以及成熟的腹腔镜微创技术,最终拨开迷雾,通过微创手术解决了患者的大问题,为疑难腹痛患者带来了精准治疗的希望。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相关新闻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