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频道 > 健康新闻 > 正文

【中国医师节】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脊柱外科吕锋:以微创精艺重塑脊梁,照亮患者康复之路

2025-08-17 10:15
分享到:

青岛新闻网讯8月18日讯(记者 郭泽林)在人体的精妙构造中,脊柱犹如中流砥柱,承载着支撑身体、保护神经的重任。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脊柱外科吕锋主任,便是这样一位专注于脊柱健康的守护者,他凭借精湛的医术、创新的理念,在脊柱微创的领域精耕细作,为饱受脊柱疾病折磨的患者带来新的曙光。

无影灯下的“绣花功夫”:微创利刃破难题

谈及为何选择脊柱外科并专注于微创领域,吕锋主任眼中闪烁着技术的光芒。“脊柱是人体的‘顶梁柱’,结构精妙,神经血管密布。传统开放手术虽有效,但创伤大、恢复慢,患者负担重。”他深刻认识到微创技术是未来趋势,而其中局麻下的椎间孔镜技术,以其创伤小、恢复快、对脊柱稳定性影响小的特点,成为他攻坚克难的方向。

他回忆道前段时间一位30岁的年轻患者:“坐着轮椅来的,双下肢剧痛无力,大小便失禁,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核磁共振显示巨大的腰椎间盘突出物,像块巨石死死压住了脊髓神经。”按照传统路径,必须进行开放手术,剥离肌肉、咬除骨头,在全麻下彻底减压。但患者及家属对“大开刀”充满恐惧,担忧“伤元气”、术后恢复漫长以及潜在风险。

“我们亮出了微创的‘利器’——局麻下的椎间孔镜手术。”吕锋主任解释道。这台手术堪称“钥匙孔里拆炸弹”:仅需一个不到1厘米的小切口,在高清影像引导下,避开重要神经血管,精准直达压迫点,取出巨大突出的椎间盘组织。没有全麻的风险,手术在患者清醒状态下进行沟通顺畅;术后一天,患者即可下床行走;短短几天,便康复出院,神经压迫解除,脊柱结构完好无损。“看到他从绝望到重新站立行走,那份喜悦,是我们医者最大的成就。”

精准施治“阶梯化”:为患者量体裁衣

吕锋主任强调,微创虽好,但并非万能钥匙。他带领科室建立了“脊柱疾病阶梯化精准治疗”体系,确保每位患者得到最适合的治疗方案:对于病情较轻的患者,采取“保守先行”策略, 结合康复理疗及疼痛科的介入治疗手段,如神经阻滞、射频消融等来有效缓解症状;面对中重度且符合适应症的患者,则以“微创核心”为优先选择, 运用脊柱内镜、微创通道等先进技术精准解除病痛根源;而对于复杂脊柱畸形、严重滑脱或失稳等棘手病例,则坚定采用“开放托底”策略, 通过开放手术进行融合固定,从根本上重建脊柱的稳定性。

“‘让患者充分知情后自主选择’,这是我们坚持的铁律。”吕锋主任的诊室里,总是摆放着脊柱模型和各种影像片。他常常花费大量时间,指着片子、拿着模型,耐心细致地为患者和家属讲解病情、各种治疗方案的利弊、风险和预期效果。“只有当他们真正明白了自己的状况和选择的意义,恐惧才会转化为理解和信任。”他希望通过充分地沟通,让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始终保持信心与耐心,与医生能够携手共进。

重塑脊梁“挑重担”:聚力前行绘蓝图

吕锋主任目前担任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脊柱外科与疼痛科两个科室的主任,形成了八医独特的诊疗优势。在他来到医院之前,脊柱外科基础薄弱,仅有3名医生,技术相对滞后,手术量、手术难度及复杂程度有限,他深知肩上的重担:

团队脱胎换骨:他着手组建了一支高素质的医疗团队,目前拥有10名医生,均为硕士以上学历,其中博士数名,包含1名主任医师、3名副主任医师,人才梯队合理,技术水平显著提升。

技术全面跃升:在吕锋主任的带领下,科室手术量实现了飞跃式增长。以往不敢碰、不能做的高难度脊柱手术,如复杂微创、脊柱畸形矫正、重度椎管狭窄等成为常规项目。椎间孔镜、Delta大通道、UBE、双介质内镜等特色微创技术更是达到区域领先水平,手术难度和手术质量不断攀升,成为医院的特色专科与重点发展科室。

理念焕然一新:他引入并实践“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围手术期,结合疼痛科优势,实施“无痛化管理”,通过精准麻醉、多模式镇痛、局部药物应用等手段,极大减轻患者术后疼痛,使其能尽早进行功能锻炼,显著缩短了康复周期和住院时间。

“我们扎根在李沧区,首要任务就是服务好周边百姓。”吕锋主任对科室的未来有着清晰的规划:继续深耕脊柱微创特色技术,将其打造为区域名片;深化脊柱外科与疼痛科的融合协作,完善“一站式”阶梯诊疗模式;持续提升团队能力,将八医脊柱外科建设成为青岛北部地区具有显著影响力的脊柱疾病诊疗中心。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相关新闻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