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频道 > 健康新闻 > 正文

春风一吹 脸歪嘴斜 面瘫了怎么康复训练?

2025-03-13 11:05 来源:青岛市海慈中医医疗集团
分享到:

俗话说:“春天孩儿面,一日脸三变。”春季气候多变,乍暖还寒,早晚温差大,易受风寒,是面瘫的高发季节。此外,春季病毒活跃,易发流感,一旦患者过度疲劳、情绪波动、生活作息不规律,机体正气不足,免疫力下降,那些潜伏的病毒就开始伺机而动,侵害面部经络,从而更易引起面瘫。

1.什么是面瘫?

青岛市海慈中医医疗集团针推康复中心副主任孙炜介绍,医学上称为“面神经麻痹”,是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疾病。中医将面瘫称为“口僻”“吊线风”。面瘫分为“中枢性面瘫”和“周围性面瘫”,我们通常所说的面瘫,一般为周围性面瘫。

2.面瘫的主要症状?

部分患者起病前几天可有同侧耳后、乳突区轻微疼痛,可于72小时内达到高峰。患者常在睡眠醒来时发现一侧额纹消失、露睛流泪、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不能皱眉、闭目、露齿、鼓颊;部分患者还可出现舌前2/3味觉减退或消失,听觉过敏等症。

通俗地讲,就是一侧眼睛闭不上、流眼泪、嘴巴歪、耳朵后疼、吃东西味道变淡或者没味道、吃东西时食物卡在一边不能咀嚼,鼓腮漏气、说话漏风等。需要注意排除中枢性面瘫:若出现两侧抬头纹对称,且伴有头晕头痛、说话口齿不清、单侧胳膊腿活动不利索的症状,高度怀疑脑血管病,需要尽快到医院检查治疗。

3.面瘫如何治疗?

发病早期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提高本病的治愈率,以及降低后遗症出现的几率。主要以针灸治疗为主,配合营养神经的西药、活血散风的中药,及熏蒸、闪罐、梅花针扣刺等多种治疗方法,因人而异,分期分型辨证施治,促进面部神经功能恢复,有效缩短治愈时间,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4.面瘫患者生活上要注意什么?

1.注意保暖:外出务必戴上围巾、帽子,护住头面部、耳后脖颈处,避免冷风直吹面部神经。洗脸时用温水,忌用冷水。

2.合理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忌生冷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如羊肉、带鱼、白酒、大蒜、大葱、海鲜、麻辣火锅、浓茶咖啡等。

3.劳逸结合:不要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适度锻炼身体提高自身免疫力。

4.情绪调节: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焦虑,只要合理治疗,绝大部分患者都能恢复。

5.部分患者因眼睑闭合不全,角膜长期暴露,易导致感染,因此减少用眼动作,在睡觉或外出时应佩戴眼罩,适当用消炎的眼药水,防止结膜感染、角膜感染。

5.面瘫恢复期如何康复训练?

一般发病2周后可对着镜子做皱眉、举额、闭眼、露齿、鼓腮和吹口哨等动作,每天数次,每次10-15分钟。

1.龇牙训练:控制两边嘴角,向两边用力龇牙,每组10-20次。

2.努嘴训练:用力收缩嘴唇并向前努嘴,做努嘴动作可逐渐避免流口水的症状,每组10-20次。

3.抬眉训练:向上用力提眉部肌肉,有助于抬眉运动功能的恢复,每组10-20次。

4.闭眼训练:反复睁开、闭合双眼,可有助于眼睑闭合功能的恢复,每组10-20次。

5.鼓腮训练:闭紧嘴巴使两边脸颊同时鼓起,对颊肌及口轮匝肌的运动功能进行训练,每组10-20次。

在自行锻炼时,一定要注意劳逸结合,根据自身情况确定训练次数,循序渐进,切勿过度训练,引起面肌疲劳,导致事倍功半。

6.面瘫的预后?

面瘫的预后与面神经的损伤程度密切相关。经过治疗,本病的预后大多良好,面神经不完全麻痹和早期开始治疗、早期出现恢复是本病预后良好的主要因素,较早开始恢复、年龄小、没有耳后疼痛的患者预后程度较高。约80%患者可在数周或1~2个月内恢复,但完全性面瘫患者一般需2~8个月甚至1年时间恢复,且常遗留鳄鱼泪、面肌联带运动、面肌痉挛等后遗症。

7.面瘫的常见误区?

患上面瘫的7天内是治疗的黄金时期,期间如果能够规范地消除水肿、营养神经、开始针灸,康复几率可高达80%以上。有些“偏方”,如涂抹黄鳝血、塞鼻、不合理面部贴药等,缺乏科学依据,盲目使用容易耽误最佳治疗时机。尤其贴敷的药物中大多含有刺激性成分,如:白芥子、斑蝥、巴豆等等,使用不当会造成严重皮肤损害,出现面部皮肤起水疱、遗留瘢痕和色素沉着,使病情雪上加霜。

此外,部分学者认为,面瘫急性期若过早行针刺刺激,可能加重局部组织水肿。但在最新的面瘫病诊疗方案中明确表示,在面瘫急性期应尽早针灸治疗,面部穴位浅刺、轻刺激,同时可循经远取,在肢体远端选择相应腧穴,调节全身气血。临床实践也表明,尽早针灸治疗可有效缩短治愈时间,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专家团队

孙炜 主任医师

集团针推康复中心副主任,针推科主任,北院区针推康复科主任、学科负责人兼首席专家,西院区针推康复二科学科负责人兼科主任,针灸科教学主任,主任医师,青岛市中医药名家,毕业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针灸系针灸学专业。刘立安国家级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负责人;第20批中国援坦桑尼亚医疗队医疗专家;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师承学术经验继承人;“石学敏国医大师工作室”学术经验继承人。中国针灸学会岐黄针疗法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山东针灸学会理事,临床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山东中医药学会第一届针药结合镇痛工作委员会、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青岛市针灸学会秘书长、岐黄针疗法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青岛市医学会骨科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青岛市第二届传统医学达人。青岛市“蒲公英”科普名家。

擅长:针药结合、尤擅岐黄针疗法治疗中风病、高血压病、面瘫病及其后遗症、帕金森病、颈肩腰腿痛、头痛、胃肠功能障碍、月经不调、运动损伤等疾病,指导运用中医传统养生功法治未病。

坐诊时间和地点:

专家门诊:周一上午、周四上午(本部)

周三下午(西院区)

知名专家门诊:周三上午、周五下午(本部)

周五上午(西院区)

周二下午(北院区)

周四下午(平度院区)

国际门诊:周二上午(本部)

付静静 副主任医师

海慈医疗北院区针推康复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针灸推拿学博士,毕业于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指导老师。兼任青岛市针灸学会理事及岐黄针疗法专委会副主任委员,青岛市药膳研究会理事,山东针灸学会耳穴诊治专业委员会委员。引进类知名中医药专家“石学敏国医大师工作室”学术经验继承人,刘立安国家级名中医药专家工作室学术继承人。

擅长:应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脑血管病,运用毫针、岐黄针、埋线等非药物疗法治疗:1.中风病、面瘫病、耳鸣耳聋、失眠等神经系统疾病;2.颈肩腰腿痛、扭伤、落枕等运动系统疾病;3.肥胖、月经不调、亚健康等内分泌系统疾病;4.胃肠功能紊乱、呃逆、便秘等消化系统疾病。

坐诊时间和地点:

周二上午(本部院区)

周二下午(西院区)

周一上午、周四下午、周五全天(北院区)

周三上午(平度院区)

韩雪梅 副主任医师

集团南院区针推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毕业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专业,师从国医大师孙申田教授,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指导老师。青岛市针灸学会第六届理事会常务理事、山东针灸学会腧穴专业委员会委员。

擅长:针灸、艾灸、刮痧、拔罐等非药物疗法治疗各种老年病,多发病,如中风病,面瘫病,颈肩腰腿疼痛,带状疱疹,头晕头痛,胃脘疼,神经性疼痛,肩周炎,周围神经病变,运动损伤等病症。

坐诊时间和地点:

周一、周三、周四下午(本部院区)

周三、周四上午(北院区)

周五下午(西院区)

朱云红 副主任医师

集团南院区针推科副主任医师,针灸推拿学硕士,毕业于山东中医药大学,刘立安国家级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学术继承人。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指导老师。兼任山东省针灸学会耳穴诊治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中医药学会中医适宜技术工作委员会委员。

擅长:1.运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脑血管疾病。2.应用针刺、艾灸、放血拔罐、耳针、穴位埋线、浮针等治疗面瘫、中风病、脊髓损伤、颈肩腰膝痛、耳鸣耳聋、头痛、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失眠、肥胖、消化系统疾病、妇科疾病等。

坐诊时间和地点:

周二、周五下午(本部院区)

周一、周三下午(南院区)

马光兴 副主任医师

集团亚专业骨干人才,西院区针推康复二科主任助理,副主任医师,针灸推拿学硕士生,毕业于湖北中医药大学,刘立安国家级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继承人,兼任山东省疼痛学会针灸镇痛委员会委员,山东省针灸学会针灸技术康复应用专委会委员,青岛市针灸学会岐黄针疗法专委会副主任委员。荣获山东省青年医师中医急救技能大赛二等奖,青岛市健康杯针灸技能大赛二等奖。

擅长:针药并用治疗脑梗死、脑出血、面神经炎、颈肩腰腿痛、消化系统疾病及亚健康的调理。

坐诊时间和地点:

周一上午、周四下午(本部)

周一、周五下午(西院区)

周六全天(北院区)

周二下午(平度院区)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相关新闻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