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频道 > 健康新闻 > 正文

【锦旗背后的故事】365天的陪伴 换来这一声真挚的感谢!

2024-11-30 19:35 来源:青岛市第三人民医院
分享到:

“住院期间,你们卓越的医疗服务和无微不至的关怀,让我备受感动。十分感谢……”近日,青岛市第三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收到一份特殊的礼物,是患者家属为表达感谢,一笔一划手写的感谢信,信中言语朴实、情真意切,字里行间透露着温暖和感动。

一年前,患者程女士(化名)突发脑梗导致左侧肢体活动不灵,生活无法自理,辗转了多家医院进行康复治疗,但效果并不理想。后经多方打听,慕名来到市三医康复医学科就诊。在康复医学科全体医护人员的细致照料下,她获得了很好的康复,不久前已顺利出院。

康复医学科主任王素平接诊后,首先组织医师、治疗师、护士对程女士的病情进行了精准的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了详细的康复治疗方案。而具体治疗方案的实施,由康复治疗师国成山负责。在接下来的治疗中,国成山利用川平反复促通疗法对程女士的手指及下肢进行促通训练,同时利用Bobath技术调整其下肢的生物力线,收效明显。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程女士便可以独立步行,并且手指屈伸不利的情况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程女士表示,住院期间,科室医生、护士态度和蔼,让她如沐春风,她也在和大家的相处中,收获了更多的自信。“感觉到自己的身体恢复得越来越好,我就更加愿意积极配合医护人员进行康复训练。”程女士说。出院后,程女士的家属写下了这封信,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对此,康复医学科的医护人员表示,感谢信中所提到的,都是他们的“常规操作”,日复一日做下来,觉得只是自己的分内职责,并没觉得多伟大,但患者的认可让他们觉得很暖心。王素平表示:“以术治病,以德疗心。医术是救死扶伤的工具,医德则是灵魂的灯塔。我们也很珍惜和程女士相处的这一年时光,她的积极配合,也给了我们信心。”

康复治疗师,一个或许并不为大众所熟知的职业,却在医疗康复领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通过物理疗法、作业疗法、语言疗法等多种手段,帮助患者恢复身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他们不仅为患者制定了个性化的康复方案,还时刻关注患者及家属的心理变化,及时进行心理疏导。此外,康复治疗师还承担着康复宣教的重任。他们向患者及家属普及康复知识,指导他们进行家庭康复训练,了解注意事项,预防并发症。通过康复治疗师的悉心指导,患者不仅身体得到了恢复,还学会了如何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健康。

市三医康复医学科医护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始终热情、体贴对待每一位患者,尽职尽责,接诊患者群体年龄普遍较大,表达能力差,但医护本着一切为患者着想、为患者服务的理念,解答问题不厌其烦,不忘医学初心,永担医学使命。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相关新闻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