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频道 > 健康新闻 > 正文

以心护心,守护心脏 心内科重视“手术患者全程化管理”

2024-11-21 19:35 来源: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
分享到:

心脏,乃生命之泵,永不停歇的血液循环,是身体健康的“生命线”,维系着机体每一个脏器和细胞的正常运转。所以,心源性疾病的威胁,是对急诊急救技术的重要挑战。但是,像心脏如此精密的部位,手术医生治疗方式很重要,术前术后护理更不容忽视。做好心脏介入护理事项,才能“护”佑好健康的“生命线”。

01、急病人所急,护航心脏安全

辛大爷今年65岁了,正如许多同龄人一样,年岁的日益增长,也带来了冠心病、高血压等多重慢性疾病的困扰。1月前的某天,辛大爷突发心肌梗死,被送入医院经抢救后已无大碍。2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憋气,活动后加重,来到我院本部院区心血管内科就诊。

接诊医生经检查后诊断为:1.急性心力衰竭;2.心功能Ⅳ级;3.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期;4.陈旧性心肌梗死。

患者病情十分复杂,心血管内科孙学玉主任医师、许卫强副主任医师和岳宝霞主治医师为其制定了详细的治疗方案及风险防控措施。一切准备就绪后,先后给予患者前降支中段狭窄病变球囊扩张+支架置入术和回旋支中远段狭窄病变球囊扩张+支架置入术,支架顺利植入,手术圆满成功。

02、标准化流程,确保围手术期安全

术前宣教

由于患者及家属缺乏对心脏介入治疗知识的了解,担心手术安全,往往会在术前、术后出现焦虑、恐惧等不安情绪,心内科护士利用图片资料、宣传手册等宣教方式,对患者实施“标准化”手术全程管理模式,避免患者对手术的恐惧和不安,积极配合手术,促进患者快速康复。

术后指导

术后患者返回病房,责任护士与介入科护士进行床旁交接,详细了解患者术中情况;监测生命体征;将ERAS理念融入介入手术早期康复中,观察术测血液循环的同时加强手指锻炼,告知穿刺点的注意事项,指导用药,针对支架植入术的患者进行科学管理,预防血管再次狭窄。同时,医护一体查房,保证护士第一时间了解患者病情的动态变化,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护理方案并进行指导。

患者住院期间,心血管内科医护人员真正做到“以病人为中心”,对辛大爷关心备至,他们用实际行动收获了患者及家属的一片真情。

03、携手并进,共筑生命防线

鼓励患者参与治疗过程,注重与家属的紧密合作,共同为患者营造一个充满爱与支持的治疗氛围,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与康复动力携手并进。

04、加强健康教育,做好延伸服务

电话随访

患者出院后1个月内,心血管内科专科护士会一一进行电话随访,及时掌握患者疾病康复、心理状态、生活情况等,给予针对性指导,提醒及时复诊等。

建立患教群

微信群会定期推送心血管疾病相关用药、饮食、生活、运动、心理等知识,为患者提供疾病、预防、治疗、护理、介入术后康复、功能锻炼等健康指导,提升了健康教育的覆盖率和知晓率。患者提出的各种咨询问题,医护人员也会在第一时间做出详细回答,提升患者满意度。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相关新闻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