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频道 > 健康新闻 > 正文

警惕结直肠癌:排完便便,记得回头看一眼

2024-11-11 18:55 来源: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
分享到:

近两周,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东院区普外科(胃肠疝诊疗中心)连续收治了十几例结直肠肿瘤患者,患者经过精心的医护治疗,现已痊愈康复出院。今日,通过其中一则特殊的案例带大家深入了解结直肠肿瘤那点事儿。

患者王先生(化名),今年74岁,近期自觉排便次数频繁,回头看了一眼大便,发现颜色有点发黑,初起以为是老百姓常说的“痔疮”,并未在意。随着时间的延长,症状反反复复,在子女的劝说下,王先生决定前往医院就诊。

患者通过网上预约了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东院区“胃肠外科”专病门诊号,胃肠疝诊疗中心负责人周云鹏深入了解患者病情后,发现情况并不简单,为患者安排了住院,给予完善腹部CT及胃肠镜等检查。综合影像资料,患者被确诊为罕见的升结肠及直肠双原发肿瘤。幸好患者就诊及时,肿瘤并未发生远处转移。

经孙国志主任团队详细讨论后,决定为患者施行创伤小、恢复快的微创腹腔镜下升结肠及直肠肿瘤根治性切除术,一次手术为患者解决两处肿瘤。

一切准备就绪,手术如期进行,用时3小时顺利完成,患者下腹部仅留有1个4cm切口和5个0.5-1cm的小切口。

普外科秉承着快速康复理念(ERAS),在护理人员的精心照护下,术后第2天患者开始饮水,第3天进流质饮食,第7天康复出院。

健康科普

1、结直肠癌大便有什么表现?

结直肠癌早期症状不典型,很少出现明显腹痛、腹胀,反而观察大便更易于发现。当病变于黏膜,患者可无任何症状,或仅仅出现大便习惯、性质的改变;比如原来便秘,忽然腹泻,或者腹泻与便秘交替;原来一天1次,现在一天多次等。

当肿瘤生长到一定程度,会刺激肠道增加分泌粘液,即可出现大便次数增加,大便粘稠、不易冲走等症状。

也因为肿瘤占据了肠腔的部分空间,使正常大便难以通过,亦可出现便秘,大便硬结,量少,大便呈条索状,变细,甚至因为摩擦肿瘤表面出血,表现为大便中混杂有鲜红色或暗红色粘液。肿瘤一旦破裂,还会出现拉鲜红色血,高位结肠病变会有红褐色血便。

2、结直肠癌筛查方法有哪些?

(1)结肠镜检查:通过肛门将肠镜插入盲部,从黏膜侧观察结肠病变,是诊断肠黏膜病变较好的方法。肠镜检查可以观察到肠道内部的情况,发现肠道内的肿瘤、息肉等异常病变,并进行病理活检,是结肠癌诊断的金标准。(2)肛门指诊:医生戴手套或指套,涂抹润滑剂后将食指插入直肠进行检查。可以检查肛窦炎、肛乳头肥大、瘘直肠肿瘤等,还可以发现增生性硬结和肿块,判断直肠黏膜是否松动,以及直肠内是否有异常肿块。(3)CT检查:通过X线扫描辅助疾病诊断,可以综合评价肠内外的情况,如肠壁是否增厚,肠外是否有肿瘤。CT检查可以发现结直肠癌病灶的位置、大小、浸润深度以及是否有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等情况。(4)血液检查:通过对肿瘤标志物的检查,可以诊断结直肠癌的进展程度,了解术后复发情况,还可以了解患者有无贫血、全身电解质紊乱等情况。(5)粪便潜血试验:通过检测粪便中是否存在潜血来判断肠道是否有出血或病变。如果试验结果阳性,可能提示肠道有病变或炎症,需要进一步检查。

3、哪些属于高危人群?

① 有消化道症状(如大便习惯和形状改变、便血、黏液便及腹痛)或不明原因贫血或体重下降的人群。

② 一级直系亲属患有大肠癌病史。

③ 有恶性肿瘤病史者。

④ 有大肠癌癌前病变者:结直肠息肉(腺瘤性息肉)、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结肠血吸虫病、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肠癌(HNPCC)和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

⑤盆腔接受放射治疗者。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相关新闻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