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频道 > 健康新闻 > 正文

勇攀“心”高峰——康复大学青岛中心医院成功完成器质性室速心内膜+心外膜联合射频消融术

2024-09-24 16:18 来源:康复大学青岛中心医院
分享到:

室性心动过速(室速)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心律失常,常导致血流动力学障碍,严重的可危及生命,其治疗一直是临床上的重大挑战。近年来,随着射频消融技术的发展,多数室性心动过速可通过射频消融技术获得有效治疗。然而,对于心外膜室速的治疗,由于其高度的技术复杂性和风险性,一直是射频消融领域的难题。

近日,康复大学青岛中心医院心血管内二科挑战技术难关,突破“天花板”,成功完成了一例器质性室速心内膜+心外膜联合射频消融术,这不仅标志着该院在复杂心律失常治疗领域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也彰显了团队卓越的专业实力和技术创新能力。

患者胡先生(化名)今年54岁,6年前因突发胸痛,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介入治疗后好转;5年前突然出现晕倒,诊断为室性心动过速,经心脏电击(电复律)治疗后,症状短暂好转,考虑与心梗后疤痕相关,当地医院建议患者植入体内除颤器(ICD),但遭到了胡先生的强烈拒绝。其后患者也曾前往多家医院求医,并于2年前于外院行室速心内膜射频消融治疗,可惜症状却未见好转。其后上述症状反复发作,且呈进行性加重,近一个月发作频率为2-3天一次。面对这一顽疾,胡先生慕名来到康复大学青岛中心医院就诊。

面对胡先生的复杂病情,医院心血管内二科尹刚主任带领团队经过深入评估和精心准备,决定采用心内膜+心外膜联合射频消融术这一前沿技术。手术过程中,在心腔内超声导管(ICE)及X线引导下,采用干性心包穿刺技术(在没有心包积液的情况下进行心包穿刺)顺利到达心外膜,再通过动静脉途径到达心内膜,置入标测导管后于心内膜与心外膜面共同进行标测。精准标测后于室速发作关键“峡部”位置进行消融,后于心内膜心外膜对应的低电压区进行基质改良,消融结束后反复进行电生理刺激均无法再次诱发室性心动过速。

经过长达五小时的手术,胡先生的室速得到了彻底解除。术后连续三天的心电监护结果显示,胡先生未再出现室性心律失常,标志着手术取得了圆满成功。在医护人员的精心照料下,胡先生恢复迅速,现已顺利出院,并持续保持良好的随访状态。心内膜+心外膜联合射频消融术这一前沿技术不仅为患者带来了新生,也为复杂心律失常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团队风采

康复大学青岛中心医院心血管内二科电生理团队创建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是青岛地区心律失常治疗领域的开拓者和佼佼者,也是最早一批独立开展缓慢性心律失常的心脏起搏器治疗(单腔起搏器/双腔起搏器/无导线起搏器等)、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治疗(房颤/房速/房扑/阵发性室上速/室早/室速等)及难治性心力衰竭的器械治疗(ICD/CRT-D/CCM等)的团队。团队历经三代艰苦奋斗,形成了“更安全、更有效、更舒适”的理念,在青岛地区率先开展心房颤动无痛射频消融治疗方式。科室主任尹刚所带领的团队每年完成的心脏介入治疗近千例,其手术难度、手术效果及手术例数均位于省市前列。团队成员先后前往北京安贞医院、北京阜外医院及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等国内知名电生理中心交流学习,并坚持“走出去”“引进来”相结合,每周五和周六固定进行前沿领域学习、复杂病例讨论及复杂心律失常手术交流。此次心内膜+心外膜联合射频消融术的成功,不仅是团队技术实力的有力证明,更是对未来复杂心律失常治疗模式的一次积极探索。

尹刚,主任医师,心血管内二科主任,青岛市医学会心血管分会副主委,心血管介入分会副主委,心血管质控中心副主委,心血管慢病管理联盟及心衰联盟副主委,擅长心血管疾病的介入诊治。

朱为勇,主任医师,中国高血压达标中心评审专家,擅长心血管疾病的介入诊治。

陈伟,主任医师,擅长心血管疾病的诊治。

李越凡,副主任医师,擅长心血管疾病的诊治。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相关新闻

下一篇

热血铸金盾 共建生命之桥

2024-09-25 09:24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