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病是一种非常古老的传染病,人类与结核病的斗争史可追溯到50万年以上。过去有一句俗话叫“十痨九死”,“痨”指的就是结核病,当时由于没有特效药物,结核病的死亡率相当高。中国肺结核估算发病数居世界第三位(7.1%),连续多年报告发病数居甲、乙类传染病第二位。
本次科普讲座,特邀青岛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防制所副所长——李学奎 ,为大家带来专题讲座《你我共同努力 终结结核流行》。
什么是结核病?
李主任提到: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人体除头发、牙齿和指甲外,其他器官系统都可能受到感染而发病,但主要侵犯肺脏,称为肺结核,又叫“肺痨”。
肺结核占各种类型结核病的80%以上,是迄今为止杀死人类最多的传染病。
结核病是如何传播的?
1.结核杆菌主要以飞沫的形式通过呼吸道传播。
2.肺结核患者咳嗽、打喷嚏、大声说话和唱歌时,均可以产生含结核杆菌的飞沫,健康人吸入含菌的飞沫可能受到感染。
3.结核杆菌也可以通过其他途径传染,如经消化道传播,通过饮用未经消毒的患结核病牛的牛奶而感染。
4.还有极少部分是通过破损皮肤、黏膜接触等感染。
哪些人容易得结核病?
高危人群:家庭密接、HIV/AIDS、糖尿病患者、矽肺、免疫力低下(使用肿瘤坏死因子诊疗、长期透析、准备做器官或骨髓移植、长期用糖皮质激素)。
重点人群:学校人群、老年人、羁押人群、重点场所人员(福利院、养老院、畜禽养殖场等场所人员)。
感染了结核分枝杆菌一定会发病吗?
感染了结核分枝杆菌不一定都会发病。人体感染结核菌后是否发病取决于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感染结核菌的毒力、数量、频度因素有关;二是机体的免疫状态。
感染者中只有约5%~10%的感染者在一生中最终发展为结核病,其中发病多在感染后1~2年内发生。
结核病有哪些症状?
咳嗽、咳痰≥2周、咯血和痰中带血是肺结核病的主要症状,具有以上任何一项症状者为肺结核可疑症状者。
胸闷、胸痛、低热、盗汗、乏力、食欲减退、体重减轻等为肺结核患者的其他常见症状。
预防和控制结核病策略有哪些?
1.管理传染源:发现并治愈肺结核患者。
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特别是痰涂片阳性肺结核患者是结核病的重要传染源。一名传染性肺结核患者如不及时治疗,一年之中平均可感染10-15名健康人
2.切断传播途径:开窗通风、科学消毒。
通风的目的是通过空气流动,排出室内的污浊空气和致病微生物,送进室外的新鲜空气。
良好的通风要求每小时换气次数至少12次,即每小时流入房间的空气量要至少为室内容积的12倍,建议每天至少通风2~3次,每次通风时间不少于30分钟。
3.保护易感人群:新生儿接种卡介苗、潜伏性感染者预防性治疗、提高自身免疫力。
卡介苗接种是我国结核病预防和免疫规划工作内容之一。接种对象:新生儿,主要目的是预防和减少儿童结核病,特别是结核性脑膜炎和粟粒性结核。因新生儿健康等因素,未及时接种者或接种不成功的婴幼儿,无禁忌症可予补种,补种年龄不超过3岁,3个月内可直接补种,3个月以上TST阴性补种。初种成功后不再复种。
结核病预防性治疗是没有新的结核病疫苗的情况下,降低结核病发病的重要措施之一。据数据估算,对潜伏感染人群进行预防性治疗可以达到60%—90%的保护效果,进一步降低发病率。